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谈中国在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 -- 晨枫

共:💬651 🌺3967 🌵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倒是觉得抗美援朝的决策是TG的民主典范,你的解读有点

阴谋论了。毛是至始至终坚决主张出兵的,这个毋庸置疑。

补一个河里的讨论

10月1日中共中央接到金日成的求援电报,当天夜间至2日凌晨就举行了一次书记处会议。那么实际参加的人最可能就是4个,毛、刘、朱、周,任弼时当时处于病重弥留状态,应该没有参会。

这次会议的结论没有公布,但毛泽东2日亲笔草拟了准备出兵的电报给斯大林。但这份电报一直没有发出,而苏联大使罗申在2日则向莫斯科报告说中共中央暂不出兵。可见2日的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发生了变化。

因此合理的推测是,毛主张出兵,周支持,而刘、朱反对,书记处2比2,但毛认为比较有把握获得多数支持,所以先草拟电报(但如果书记处3:1支持出兵,则没有必要再开扩大会)。结果是2日的会议逆转,主张出兵的电报没有发出,反而成了一段争议。

再后来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和彭说服了与会者而决定出兵。

而且,我们现在知道抗美援朝打赢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双方资料全透明的透明盒子,而当年的决策是在黑匣子里面作的。到底能打到哪一步,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数。在决策时,好的话把美国赶下海,坏的话准备把东北打烂,只当解放战争晚几年胜利,各种情况都考虑过。事先毛周林彭等都知道美国难打,但是美国究竟有多难打,我们争取的胜利能到什么程度,那也只有打了以后才知道。彭在前线,感觉得早一些,毛在北京,感觉得稍微晚一些。所以要求毛一开始就有个符合最终实际的战略方针,这是不现实的。况且双方的战略、手段也在不断地修订。五次战役后,大伙儿才掂量出对手的分量(当然美国也掂量出中朝的分量)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constan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