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连载) -- diamond

共:💬1615 🌺32110 🌵1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沧海桑田 A.工业基因

上一篇:(九)龙腾天外 D.星际远航

(十)沧海桑田

中国的未来将会怎样,历来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会象前苏联那样崩溃,有人说会象南美那样衰落,有人说会象德日那样被击败,有人说会重新陷入周期律,他们总是能找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也有人说将会兴盛强大,不过是在某一个遥远未知的将来,言语中总是显得不那么自信。2005年曾有人预测中国的GDP将2030年超日本,那时即便是最乐观的人也认为这纯属天方夜谭。但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实际上这个超越只用了5年,在2010年便达成了。现在的中国则已经全方位地超过了日本,表现在世界500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自然》文章、超级计算机500强等各个方面,其中个别的甚至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有人穿越回10年之前,把这些说给当时的人听,一定会被认为是个疯子。

然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却超过了最大胆最疯狂的想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实实在在的奇迹。那么,如此的奇迹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答案是:工业化。农生产业必须建立在工业的基础之上,而第三产业则是依附在工业之上的附加产业,只有工业才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产业。工业具备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造就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虽然中国的完全工业化才仅仅完成了一半,就已经打造出了一个日新月异的奇迹中国,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工业体。未来的中国会怎样,取决于未来的中国工业将会怎样。只要中国继续坚持工业化道路,工业也必将继续推动中国的进步,创造出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

A.工业基因

要想知道中国的未来,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过去。一般人们都把古代中国当作是一个彻底的农业国,甚至有“黄色文明”的说法。这些看法是错误的,至少也是片面的。虽然中国从来都是以农业立国,但并非是和工业绝缘的,更非象某些人宣扬的那样,是西方在近代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于是我们才有了工业化。实际上恰恰相反,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的文明传统中,自古以来就有着工业的传承,并且比西方世界的更加古老和系统,中国人的身上一直携带着工业的基因,并且比西方人更深入骨髓。

工业的本质就是改变,就是以科学为指导、以能源为驱动、以技术为手段去改变我们身边的世界,或者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我们的祖先打制第一块石器开始算起,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就是工业的发展过程。尽管打制石器标志着人类与野兽的分野,是人类文明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是这种制造技术只能被称为原始手工业,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工业。现代工业具备如下特征,硬件上包括:利用超越体能的外部能源、标准化的产品、机器制造、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和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机构(工厂)等等,软件上包括:生产规范、管理体系和技术传承等等。用这些标准去衡量的话,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是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不必感到惊讶,也并非耸人听闻,当年那个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大秦帝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兵器工业方面。

在工业管理方面,秦帝国实行“物勒工名”,即把各级制造人员的名字依次刻在产品上面。出土的秦代兵器上依次刻着相邦、工师、丞和工匠的名字,相邦、工师、丞和工匠分别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工业部部长、兵工厂厂长、车间主任和操作工人。这种制度在现代被称为质量溯源管理。这些职位和制度还表明,秦帝国的生产机构是高度组织化的,其中的工人更接近于有组织、有纪律的现代产业工人,而不是一般的手工作坊中的自由劳动者。此外,和存在很大随意性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不同,秦的兵工厂中还存在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机制,每一件兵器在出厂前都必须经过层层检验,合格后才会放行。质量检验和质检员都是现代工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产品制造方面,秦帝国的兵工厂已经实现了配方和工艺的标准化,产品具备一致性和互换性。从出土的秦代兵器来看,不同时期的兵器具有几乎相同的金属成分构成,不同地区生产的兵器具备几乎完全相同的外形,同一批出土的上万只箭簇完全相同,其三个棱边的尺寸平均公差只有0.8mm,出土的弩机构件不但结构精巧而且具备互换性。所有这些都表明,秦帝国的兵器是依据规范和标准进行制造的,已经具备了现代工业品的特征。工业品不同于艺术品、手工制品,最大区别就在于工业品具有标准化、一致性和互换性的特点。标准化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所有的现代工厂都是在一系列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规范之下进行生产的;互换性更是大工业生产所必须的基础条件。近代互换性生产始于18世纪后半期,当时的英、法、德、俄等国开始把互换性用于兵工生产,而秦国早在两千年前的就已经实现了这些。

此外,秦国还创建了超越时代的计量标准体系,全国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即长度、容积和重量的国家标准。由国家制作标准的计量器具被分发到全国各地,依照严格的法律规定进行使用和维护,并且每年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就要被废除。只有所有的生产者都遵循相同的基准,其产品才可能具备一致性和互换性。现代工业的计量基准始建于19世纪末的法国,分别设立了作为长度标准的米原器和作为质量标准的千克原器,前者后来被光速基准取代,后者则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各国的国家计量机构会定期进行计量基准的比对,以保证相互的一致性。国家内部则是逐级设立计量站,把标准层层传递给每一个最终生产者。如果没有这套遍布世界的计量体系,我们就无法把不同厂家、不同产地的零件装配到一起,全球化大生产更是不可想象的。

在机械化生产方面,从出土兵器上的加工痕迹来看,具有机器打磨的痕迹,说明当时的秦帝国至少已经使用了初级的加工机械。秦帝国的兵器生产规模十分巨大,支持了规模达到一百万人的军队。要进行如此规模的生产,并且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互换性,仅仅靠手工制作或用手工操作简单机械是不可能达成的,也不是个别的天才工匠可以做到的,只能是采用工装、模具和量具等装备,甚至是某种简单的仿形机床,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工匠大批量地生产出一致的产品。今天,工装、模具、量具和仿形机床仍然是工厂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装备。

综合各方面来看,秦帝国拥有一部超越时代的强大工业机器,这也是秦国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之一。除了兵器,秦国的工业机器还打造出了很多至今仍令人惊叹的宏大工程,包括秦长城、秦直道和都江堰。其中秦直道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其施工质量之高,使得它的路面直到现代仍可使用。都江堰更是一项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姑且不论其工程设计水平之高超,也不论其造福人民的程度之大,单就这项工程的工作时间之长而言,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我们常说“百年大计”,即便是一项现代工程,其设计寿命最多也不过是一百年而已。古代的工程大都早就成为了遗迹,金字塔也好,雅典卫城也好,罗马斗兽场也好,吴哥窟也好,现在都只能供后人凭吊了,甚至连遗迹都无处寻觅了,比如空中花园。而都江堰则是一个例外中的例外,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自落成至今已近超过2200年了,却仍然能够完好无损地继续发挥作用,年复一年地灌溉万顷良田。

点看全图

从工程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环顾全球,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件工业品,一部手机可以用上几年,一辆汽车可以开上十几年,而建筑、桥梁和水坝等等,如果维护良好的话,能有数百年的寿命。而都江堰作为一项水利工程能持续运行两千多年,依靠的是建造它的民族,一个拥有工业基因的民族。水利工程是工业品,需要持续的维护才能正常运行,纯粹的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是不可能在如此之长的历史时期中坚持完成这项任务的,而中华民族做到了。历经战乱、天灾和改朝换代,我们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维持着这项工程的运转,这是一项无可超越的世界纪录。

尽管在此后中国的工业发生了退步,再也造不出具有互换性的弩机了,但是工业的基因已经流淌在了中国人的血液里,中国造出了最好的纺织品和瓷器,发明了纸张和火药,建造了京杭大运河和黄河堤防,乃至七下西洋的远洋船队。所以,今天中国能够自己的力量完成工业化,并且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继续昂首阔步,既没有象老牌殖民国家那样靠掠夺殖民地和贩卖黑奴完成原始积累,也没有象南美诸国那样跌入中等发达陷阱,更没有象一些发达国家那样落入去工业化的境地。这并不特别值得令人惊讶,因为中华文明早已具备了工业基因。

这种基因使得我们的民族具备了契合工业化要求的内在禀性:自我组织、团队合作、勤劳肯干、严谨求实、持之以恒和富于创造等等。究其根源,这些特质来自于大禹治水的团结合作、秦国兵阵的严密组织、治理黄河的坚持不懈、建造长城的一丝不苟……,并始终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只有在华工的参与下,才能建成横跨美洲的大铁路。同样,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工业化、能够为自己造出举世无双的高铁网络,因为我们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下一篇:(十)沧海桑田 B.内在动力

关键词(Tags): #龙年中国通宝推:荷兰北极熊,njyd,Lioncat,天涯睡客,东方射日,武侯大道,再闻鸡起舞,高粱,爱乐之狐,joomla,平淡是真,乘波而来,早起的虫子,舒拔,gaojiyuedu,德里克,muqi,流云天下,老沛,里海虎,滴滴涕,Trilob,米宝,曾自洲,十大功劳,浣花岛主,铁手,唵啊吽,咪铛,种植园土,梓童,大厨,脚比脸白,mezhan,老树,earthcolor,四条,方恨少,贼不走空,和平共处,老老狐狸,忘情,无无名,zyy,一马平川,慧诚,老调重弹,他山无石,李根,廖石,桥上,胡一刀,云中飞,西行的风,河区分,kiyohide,刘枪枪,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