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世纪午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台前幕后 -- 包子1971

共:💬26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是法治原则,我说的是价值判断(修改)

刚才忘了写,加上一段:

30年代纳粹德国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就是亲属互相揭发、监视,父母和子女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朋友同事邻居之间互相告密(特别是子女监视告发父母的事情很多),现在还存有大量档案。这是危机时期资产阶级管理手法的改变造成的。至于美国的一些具体法律规定,属于法治的范围。

――――――――――――――――

纳粹政府虽然给德国的国家机器引入了波拿巴主义的因素,但是法治原则的许多方面仍得到遵守,并非一味胡来的。德国国内和德占区都有一些案例,共产党员被抓后实在没有证据(包括用刑后死不招认),结果侦察部门出来道歉、释放或由法官判决释放。法西斯群众运动和独裁政权都是资本主义强烈危机的产物,为了自救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在危机和缓的阶段,管理的手法自然相应温和化(就像你指出的夫妻回避作证条款),不需事事把人往极端上赶,管理成本会太高。说到底,人毕竟是人。

但危机时期,这些管理手法就得转变,30年代罗斯福政府的路线是“两手都要硬”,既抓经济民生,也通过“反无政府主义”的法律镇压工运,至于大资本积极支持各种法西斯武装战斗队,随时准备罗先生顶不住就换马,更是公开在做,这个是上层的分工不同。50年代初好莱坞和大学里对政治立场的划线站队,也是一个道理,但美国共运比德国弱很多,统治者又比德国同类强大很多,所以暂时不必大量杀人(个别危险异端还是得清除)。

现在美国精英没有那么强的危机感(早已无共可反了),当然不会把弦绷得那么紧。但他们又清醒地看到潜伏的危机,所以在着手做准备,改变管理手法。911以后的加强专政机器和“切香肠式”的缩小政治自由,都不是随意做的,上面在准备应变。所谓的中产阶级(职员、公教、中小业主、自由职业者),稳定时期最保守(所以被视为社会中坚),但大动荡年代很容易在政治上走极端,反噬大资本的危险性很高,所以要提前准备好棒子。当然美国现在一点一点地加强集权决不仅是为了镇压潜在的社会风潮。

说到底价值判断并无唯一标准,沙俄末代皇帝曾对国会讲话,要他们在土地改革问题上“按良知投票”,即反对土改。对他来说坚持自己利益是顺应良心,至于农民定期大量饿死,完全是社会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不美满有不美满的理由”。农民的想法却完全颠倒过来,谁的价值判断“正确”?根本就没有对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