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商榷】看PAUL KRUGMAN的文章,讨论中国经济 -- 西行的风

共:💬212 🌺1009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早点回来吧

中国哲学里面,对于困难、困境、逆境等等有着无比充沛的估计,“花无百日红”之类的观念或者辩证之道早就溶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国人,不太喜欢走极端,对于眼下乃至未来的困难或者波动或者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有准备的。

当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多难兴邦”不是什么口号和期许,更多是对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界的多灾多难的中国历史的归纳。

先不考虑“技术性”的算计,你觉得从哲学、道统和人性的角度来说,中国尤其是执行力最强(没有之一)的中国政府会对所谓的困难或者复杂局面没有应手和准备么?

向技术性过渡,首先要明确的,“江湖虽大,不过江山一隅”,经济就是社会整体的全部么?经济就真的一定排在优先地位么?适合用账房先生或者财务会计的立场和视角来审视我们国家和社会么?

技术性的一部分,经济学大部分是用统计、逻辑和数学归纳出来的不那么精确可靠(相对于数理化)的类规律性总结。即便是炸药奖的光环,也未必适用或者先见性引导(改开之初的故事)、甚至哪怕准确预测我国的发展。这种理论推导与现实错配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我们学过统计的基本道理应该知道,数理模型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更重要的筛选择用,西方经济学历史集成的数据土壤和我们国家的差异或许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克鲁格曼的话,要听,但以此为圭臬,并作为讨论的基点,就大可不必了。

技术性的进一步,看看上世纪60-70年代,劳动力最短缺的,是西德,甚至需要引入土耳其客工,劳动人口基数的不可持续性直到现在还比较严重,这并不妨碍联邦德国的(直到现在的!)一枝独秀。社会老龄化严重的德日,或者直接说日本,经济顿挫的根源是在所谓的刘易斯拐点么?

计划生育实施了那么多年,实施之初难道就没有预见过人口结构失衡的未来可能么?举个例子,教育产业化,催生史上最多的受教育人口(甚至所谓高等教育人口),相当程度上也是在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被动局面。

说中国的消费增长太慢,这又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情,“在所难免”或许是对的,但不给出相当明确的预测对应的时间点,谁在乎谁预言的“严重滑坡”啊?

“贫富差距”和“消费不能拉动经济”(假设这个因素成立,可真的成立吗?你看过最新的半年经济数据统计吗?)这两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表述?基尼指数如何量化关联到这一关系?

中国现在的投资边际效益在递减这是事实,因为这是投资标的物(铁公基等)越来越完善的必然逻辑。但是这种“递减”永远不会无限趋于极点,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极点”,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开发程度才刚刚到标准吧,更何况基础设施本来就有循环年限。

身为不良中年,我姑且托大喊你一声少年,关心国是,是很好的。谨慎悲观也比盲目乐观强。低头小心看路是对的,有坑坑洼洼是正常的,但是,昂首抬头也很重要啊,头不昂起来,怎么看清方向?战略上都要藐视敌人。

作为回国的过来人,谨此说一句,早点回来吧,渐渐的国内同业的水平,尤其是经济金融专业的,整体已经不低于国外了。对于你来说,形势应该是时不我待吧?

通宝推:zhikantie,本嘉明,witten1,三笑,terron,实事求是,履虎,远航,桥上,赵沐浴,匿名: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