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千里路云和月——跟随精忠岳飞的足迹 -- 雪山雄鹰

共:💬26 🌺1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八千里路云和月——跟随精忠岳飞的足迹8黄河—粮草

话说宗泽故去后金人立马第四次南侵,杜充无为,扒开黄河李固渡南岸大堤。致使黄河夺淮入海。两淮百姓陷入浩劫。金人却长驱直入,屠灭长江北岸的扬州而返。

对于西元1128年的黄河改道我还要多说几句。

据地质科考,黄河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流淌了几十万年。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一向是泥沙携带量巨大的浊流。流入下游后泥沙堆积造成河道多变。几十万年来,其下游一直在以山东丘陵为中心南北摆动。大禹治水后黄河东北经禹河于天津一带入渤海。其后数千年,河道一直在山东以北的华北大平原上摆动。即使筑堤束水,依然无法避免华北多黄河水灾,积弱积贫,人口密度不大。

而两淮地区却成为仅次于江南膏腴之地的鱼米之乡。那时史书形容淮河流域也是风调雨顺人口密集。

但是数千年的淤积,使得华北地势於高,而淮河流域却变得低洼起来。

西元1128年初冬的黄河改道,黄河夺淮入黄海。大大改变了华北黄淮海大平原的地缘结构。此后七百多年黄河主河道一直在两淮地区摆动。河水泛滥,淹没了大批良田、於塞淮河主河道、於高两淮地势致使淮河入江、古运河荒废。淮河中下游成为积弱积贫之地。至今安徽和苏北某些地方都还是贫穷代名词。

而华北却开始风调雨顺,人口增长。特别是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使得华北大平原成为上亿人口安居乐业的宝地。

此后南方和北方争夺中原更失优势。原本是地利不行,人和补。两淮、江南密集人口、丰裕钱粮加上汴水,泗水流域密集畅通运河交通使得宗泽可以迅速纠集上百万大军防金人十多万铁骑。黄河南流后,上千万人口死亡、流离失所,两淮经济中心消失,中原防务失去右臂。一百多年后的端平入洛北伐,中原已然凋零,筹粮困难。运河淤塞,江南的粮饷运不过来。十万南宋精锐最后就是兵败后勤。

顺便说一句:黄河还真是条不折不扣的害河。特别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其中游黄土高原植被后,黄河输沙於高下游的能力更是突飞猛进。仅仅七百多年就使两淮地势又高于华北。西元1855年,黄河北岸铜瓦厢大堤决口、改道。黄河夺济水,复归华北平原入渤海。仅仅数十年,频繁的黄河决口、淤塞就致使山东西北部沦为赤贫。共和国建立后中华水利科技工作者在前人束攻沙的技术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人造洪峰——高含沙性人造洪流冲刷深槽河道的技术。近十年来让黄河主河道向下冲涮了2米以上。黄河主河道稳定起来。然而人造洪峰的依托是小浪底水库,只能管百年内黄河水患基本无忧。

而没了黄河水患,两淮大地又开始恢复鱼米之乡的景象。特别是共和国建立后伟人发表了:“我们一定能治理好淮河”之言后,两淮水利大手笔不断。目前江南膏腴之地过度发展工业化,疯狂发展房地产。破坏了祖宗留下的几千年可持续发展之鱼米之乡模式。完全有赖两淮新鱼米之乡米粮接济,江南才不至于陷入饥荒。

————————————————————————粮草的分割线————————————————-

西元1129年春,金人北返。此时的岳飞还在杜充役使下镇压内讧。前面说了,此时岳飞百战百胜是亲者痛而仇者快。东线的金军都把宋高宗赶过了长江。中线汴梁宋军还在自己人打自己人。

如此大规模内讧原因是什么?这连武穆遗书都是春秋笔法。

表面上是杜充具有刚愎自用,凶残严酷,恣睢暴戾,好猜忌等恶劣品性,难以服众。其实关键还是一个粮字。

汴梁周围百万大军有各路山寨英雄好汉。本身就是宗泽以粮为纲,统合揉捏起来的。

由于杜充掘黄河入泗,东南两淮破碎,加上扬州被屠。汴梁守军断了供应。军无粮则溃。加上王善、张用等人本来就是山贼出身。在宋军内部广受歧视,军纪也不是特别好,不得不外出打粮。

此时的汴梁周围剧受金军入侵战火破坏,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田园荒芜,难以筹粮,官府手中也没有多少粮食可调拨。杜充解决粮荒的办法就是整人,整死多少人就少多少张嘴。这直接导致了汴梁附近上百万守军内讧滔天。

岳飞因为有了以往擅自脱离王彦领导,领死罪的沉重教训,尽管对杜充的做法强烈不满,也不得不委屈在其节制之下。充当杜充的打手。

金人刚北返不久,又发生了苗刘兵变。南方宋军也在内讧。

及至1129年6月,岳飞刚剿灭叛匪回汴梁就接到了杜充命令,南下健康(今南京)。

宗泽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中原大好河山就此被抛弃。

按:中原苦战的失利加深了岳飞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认识。让杜充这等文人无能、窝囊废效法当年曹操、诸葛亮的壮举:大兴军屯。那是妄想!但是百万大军因粮草而内讧的血腥事实让岳飞深受刺激。此后岳飞收复襄阳后,就在荆湖北路大兴军屯和民屯,广积粮食。然而,他这一行为又触犯了重文轻武,防范武将的“赵宋家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