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02 -- 桥上

共:💬5 🌺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02附:郑庄伐许1

《隐十一年经》: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p 0070)(01110002))(024)

《隐十一年传》:

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p 0072)(01110201))(024)

一些补充:

公是鲁隐公,郑伯是郑庄公,下同。

时来与郲是同一地点,由于《春秋经》与《左传》不是同时写的,所以同一地点的名称会有改变。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时来当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北三十里。”时来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6,北纬34.9。

————————————————————

《隐十一年经》: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p 0071)(01110003))(024)

一些补充:

这是《春秋经》和《左传》中郑国与许国的第一次交锋,此时是公元前七一二年。郑国和许国山水相连,两国都城仅相距一百里稍多(郑国位于今新郑市区(郑韩故城),东经113.71,北纬34.40;许国位于今许昌张潘镇古城村(张潘故城),东经114.03,北纬34.00)。郑国多山,许国则都是平原,郑国一直觊觎许国的土地。以后又经过一百多年的拉锯,到公元前五七六年(鲁成十五年),郑国终于把许国挤到了楚国的地盘上,彻底占有了许国的土地。

齐侯是齐僖公。

《隐十一年传》:

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p 0072)(01110202))(024)

我的粗译:

郑庄公准备讨伐许国,于五月甲辰这天,在太庙向将要出征的军人发放武器。公孙阏(字子都)和颍考叔都想要同一辆兵车,争执间,颍考叔夹起车辕就把那辆兵车拉跑了,气得公孙阏拔出一杆戟追杀颍考叔,一直追到大逵那个开阔的市场,这个市场周围有九个路口(曲英杰《史记都城考》),颍考叔不知从哪儿跑了,没追上,把公孙阏气坏了。

一些补充:

当时的兵车是独辕车,这种独辕当时称辀。下面是初版《春秋左传注》中所附的兵车图,由李缙云先生绘制,比例尺是我加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当时的车轮与车轴之间没有轴承,制造工艺也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所以车轮转动不像后来那么灵活,因此兵车需要四匹马拉。颍考叔一个人夹起车辕就把那辆兵车拉起来快跑,非常厉害。

下面的郑城图来自曲英杰先生大作《史记都城考》的附图(曲英杰《史记都城考》 商务印书馆 2007年 (p 349)《三八 周代郑国及韩国都郑城》),根据曲先生书中的观点,加上我的臆测,我加画了可能的道路及一些地点的可能位置:紫色为城垣,黄色为道路,四个灰黄色的方块最上面的方块是逵市(大逵),中间左侧的方块是社稷,右侧方块是太庙(大宫),下面的方块是子大叔(游氏家族)的家。如果估计的位置不错,则夹着兵车的颍考叔大概得快跑一千五百米左右,或认为太庙在图上的师之梁门与东门东边某处,如逵市位置仍在原地,则颍考叔的奔跑距离大致相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隐十一年传》: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p 0073)(01110301))(024)

我的粗译:

这年秋七月,我们鲁国的主上隐公会合了齐侯和郑伯一起讨伐许国,庚辰这天,开始爬城,颍考叔拿来代表郑伯的大旗蝥弧,率先登上许国的城墙,公孙阏在城下见了,竟从背后发箭,把颍考叔射了下来。这时瑕叔盈接过蝥弧,又登上了城头,他挥动蝥弧大声呼喊:“国君登城了!国君登城了!”郑国的士兵纷纷登上城头。壬午那天,攻入许国,许庄公逃往卫国。

一些补充:

此时(秋七月)距上面“授兵于大宫”的“五月甲辰”已过了三十多天,而许国距郑国不过一百里稍多。

其实讨伐许国的主力还是郑国军队,但《左传》作者首先要把自己鲁国的国君鲁隐公放头里,然后是曾经“小霸”的畿外诸侯齐侯(齐僖公),最后才轮到虽然是周天子的“卿士”但没有公位的王臣郑伯(郑庄公)。

当时许国的城墙可能高达十余米。许国所在地现存张潘古城已是经三国时整修的“许都”城的规模,据说原许国城墙应该高四米宽三米,但我读到过中原尚有其他周代夯土城墙遗迹有残高八、九米乃至十一、二米的,所以我估计当时许国城墙的高度可能也应在十米以上。

当时以干支纪日,庚辰和壬午之间还隔着一天:辛巳。至于从甲辰到庚辰,则是三十六天(杨先生注:“甲辰,(五月)二十四日。”“庚辰,(七月)初一日。”“壬午,(七月)三日。”):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隐十一年传》:

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p 0074)(01110302))(024)

我的粗译:

齐侯出来作主,要把许国让给我们鲁国,但我们主上隐公不敢接受,推辞道:“主上知会敝国,说许国不够恭顺,所以敝国追随主上来讨伐许国。现在许国认罪服软了,主上再要怎么办,我们不敢掺合。”最终许国还是归了郑人。

————————————————————

《隐十一年传》: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偪(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p 0074)(01110303))(024)

我的粗译:

郑伯让许国的大夫百里奉着许庄公的弟弟许叔驻扎在许国都城东边,并且告诉百里说:“上天降灾于许国,鬼神也对许君有意见,这才假手于我寡人惩罚他。寡人连自己家的父兄都搞不定,就一个亲弟弟(同一个妈的弟弟)还在外头流浪,餬其口于四方,又怎么能老占着许国。请大人奉着许叔来管理这里的民,我让公孙获帮助您,到寡人入土的那天,要是老天爷按规矩宽恕了许国,愿意让许公重新领有这社稷,许公又愿意听从我们的劝告,还能看得上我们,愿意像过去那样和我们处亲家。那我们也不希望他族到这儿来,和我们郑国抢这块地方。到时候我的子孙能不能活下来还说不定,哪顾得上管许国。所以寡人请大人留在这里,不单是为了保留许国,也是为了能有人为敝国把守边境。”

于是郑伯让公孙获带兵马驻扎在许国都城西边,并告诉他说:“你不许把家里的好东西往这儿搬。哪天我死了,你就赶紧撤回郑国!当年我们的先君是这儿的外来户,现在王室已经衰落了,周之子孙越来越不像话,许国是大岳的后代,上天已经不喜欢周家了,我们怎能争过许国呢?”

一些补充:

看到这儿就可以知道,“餬口”可是个文绉绉的词儿呢。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餬口之餬,即今餬纸餬窗之餬,以薄粥涂物也。昭七年《传》正考父鼎铭“饘于是,鬻于是,以餬余口”可证。餬口者,以薄粥供口食耳(,此是郑伯委婉自罪之辞)。餬口于四方,“于四方”三字始有寄食之意,《方言》云“餬,寄也”,《说文》云“餬,寄食也”,皆王筠《说文句读》所云“约举《传》意以为说耳”。不然,不但不能以之释正考父之鼎铭,《庄子人间世》云“挫鍼治繲,足以餬口”,亦难(不能)解释矣。”

杨先生提到的“正考父”是孔老先生的祖先,他家里虽有大鼎(说明他家地位高),但鼎里煮的竟是糊糊(《昭七年传》(p 1294)(10071201))(124),所以杜预曰“言至俭”,这种节俭低调的态度,也成了后来孔老夫子的政治资本。

《隐十一年传》: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p 0076)(01110304))(024)

我的粗译:

贵族们称赞郑庄公“这么干才算是按‘礼’行事,‘礼’就是要管理‘国家’、安定‘社稷’、让‘民人’各得其所、使‘后嗣’得以长久的。许这件事,出格了就讨伐,顺从了就宽恕,施惠恰到好处,行动力所能及。看准了时机行动,不给后人留下隐患,正是知礼的典范。”

————————————————————

《隐十一年传》: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p 0076)(01110401))(024)

我的粗译:

郑庄公让每一“卒”出一头猪,每一“行”出一条狗一只鸡,献给神请神惩罚射死颍考叔的人。

一些补充:

“卒”、“行”都是当时军队的建制单位,“卒”是车兵的建制单位,应含三十乘兵车三百人;“行”是徒兵的建制单位,应含步兵五百人。关于当时军队的建制单位,我有帖子详谈我的想法,见http://www.talkcc.com/topic/3693161/3#C3805881、http://www.talkcc.com/article/3805882。

《隐十一年传》:

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p 0076)(01110402))(024)

我的粗译:

贵族们认为郑庄公这样干是“丢失了管理和整治的立场。对‘民’是要管理,对‘邪’就得整治。既不能施惠于‘民’,又不能震慑坏人,这才会出这种‘邪’事。出了这种‘邪’事以后就算诅咒也没什么用了!”

一些补充:

颍考叔在《左传》中之前还有一次出场,那次他机智地劝和了郑庄公与他母亲武姜,大家都很熟悉。这一次颍考叔与公孙阏争车,还在伐许时“以蝥弧先登”,又让我们看到了他勇武的一面。

公孙阏也是大名人,后来还编出了关于他的小说和戏剧,其中多称他的字子都,戏剧的名称就叫《伐子都》。小说和戏剧的重点一是在此人的美貌,一是在此人被诅咒而吓死了(应该是对这段《左传》的发挥),可见后世百姓的心愿。关于此人的美貌,有诗为证:“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高亨先生在此注曰:“子都,郑国的美男子,此代指恋人。”(《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17)《郑风山有扶苏》)。或认为此人与郑庄公有某种暧昧关系。

下面是京剧《伐子都》剧照,截自网上,子都由小生扮演,强调其扮相俊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图则是川剧中表现被鬼神吓坏了的子都,盔也掉了,头发也散了,满面黑灰(被吓着以后突然出现在脸上),两眼呆滞……与前面漂亮的子都对比鲜明。这是视屏截图,糙了点,凑合看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桓十一年传》:

夏,郑庄公卒。((p 0132)(02110302))(017、024)

《桓十五年经》:

许叔入于许。((p 0142)(02150006))(024)

《桓十五年传》:

许叔入于许。((p 0143)(02150401))(024)

一些补充:

此时上距郑庄伐许十一年,郑国兑现了郑庄公的承诺,他一死就撤兵,让许叔当许国的国君。而对于郑国来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桓十五年经》:

公会齐侯于艾。((p 0142)(02150007))(024)

《桓十五年传》:

公会齐侯于艾,谋定许也。((p 0143)(02150501))(024)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艾’,《公羊》作‘鄗’,《谷梁》作‘蒿’。盖艾与蒿同物,鄗与蒿同音。艾见隐六年《经》‘公会齐侯盟于艾’注。”《隐六年经注》:“艾,疑地在齐、鲁之间,当在今山东省-新泰县西北(当为东北)约五十里。”((p 0048)(01060002))。艾推测位置为:东经117.96,北纬36.10(沂源县徐家庄乡)。

公是鲁桓公,齐侯是齐襄公。郑庄公死了,齐国和鲁国出来收拾许国的残局。

通宝推:水过云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