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解放战争期间的卫立煌到底是不是共谍? -- 黄河故人

共:💬16 🌺3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卫立煌手下众多秘书

凡亲信和委以重任者几乎都是安徽同乡,如戴允荪、吴君惠、温广汉和刘毓珩等,而且不乏名校毕业生。

清华大学在“一二·九”运动和“六·一三”游行后,开除4人学籍,即清华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陈元、黄诚、吴承明、刘毓珩。其中,黄诚为1936年党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处长。“皖南事变”中被俘,牺牲于上饶集中营。“学霸”吴承明被赶出清华理学院化学系,转考入北大史学系,建国后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经济史学家。

刘毓珩在清华哲学系读书时曾是“一二·九”学生领袖。据说“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这一载入史册的名言正是出自他口。刘毓珩37年底到武汉八办,由叶剑英介绍至山西卫立煌部任秘书和战地工作团主任。赵荣声(化名任天马)最早也是他引荐给卫立煌的。不过,赵荣声早在1936年4月即于燕京大学入党,而刘毓珩到1938年才由赵介绍在延安入党。1939年1月,刘毓珩离开卫立煌部到新四军工作。胡服为他改名陈其五。后任华野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长兼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48年12月遵毛泽东之命起草著名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陈元本来是卫立煌的上校主任秘书。胡宗南41年6月到洛阳见卫立煌时,陈主动跟校友熊向晖讲:他认为卫没有前途,要求投靠胡。胡宗南后来调陈元到西安,任劳动营主任上校秘书。再往后,陈元赴中央训练团受训,由熊向晖介绍给蒋经国,出任其行政主任秘书。熊向晖排场很大的婚礼,即由证婚人蒋经国交待陈元一手操办,陈元还跟吴承明、陈忠经和申健一起出面做了熊的“四大红媒”。他进入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校长老蒋,教育长小蒋)研究部第一期学习,日后和同班同学王升、李焕一道成为蒋经国的嫡系亲信。(关于此人的资料网上一鳞半爪,但有文献直接称他为“中共秘密党员”,个中玄机不得而知

这么多秘书中,经常跟袁晓轩打交道的,还是吴君惠和温广汉。特别是温广汉,卫立煌专门批给他一笔交际费款待来访的袁晓轩、程乔夫妇。八路军生活清苦,而袁晓轩两口子偏偏又注重享受,每次在温广汉家,都免不了水果、点心、大鱼大肉一番款待。袁晓轩叛变后曾对高崇民讲离开共产党是受不了彭德怀的批评,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袁晓轩是东北讲武堂出身的旧军人,外号“袁胖子”(由照片可见一斑)。

点看全图

袁晓轩和朱德、卫立煌、郭寄峤等合影。

此人八面玲珑,熟谙军阀部队的一套交际应酬,善于套近乎、拉关系,跟青帮也有关系,据说还曾留苏学习情报。据覃应机回忆录《硝烟岁月》记载,1937年3月红军总部从全军各部队中抽调七、八十名干部,在陕西云阳镇组成政治训练队。覃应机参加了政训队的学习和训练。主要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课程,以及侦察业务技术、汽车摩托车驾驶、马术等知识和技能,还学习拉丁字母和日语、英语的简单会话。其中一门侦察、情报和社交常识课,由袁晓轩担任教员,袁妻程乔负责教授拉丁文。在接任洛八办处长职务前,袁晓轩曾在天津受军委指派从事情报工作,在八路军总部任联络参谋和第二科(侦察科)科长。

以袁晓轩的资历和条件,按说从事统战是人尽其用。不过,正因为其“长处”太突出,像赵寿山这样“于国于民敢问心”的耿介之士接触之余,心生疑问,说他“世故很深,流里流气”,也不奇怪。替换袁晓轩跟赵寿山联络的河东特委委员薛涛(后任1野15军43师政委),对袁的看法就跟赵寿山惊人地一致,绝非偶然。

此外需要澄清一点,袁晓轩严格讲不算被“特赦”。1975年3月19日特赦第七批国民党人员,有10人被另案处理。袁晓轩和余乐醒、庄祖芳、徐梦秋4人作为原共党高级干部、后叛变投靠国民党特务机关特务继续收押,直到1979年才被释放。

袁晓轩出狱后到山西泾阳随其子生活,后担任县政协委员,1983去世。

通宝推:mingong,上善若水,豹子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