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纪事】两次淞沪抗战失利之悲剧 -- 雨夫

共:💬46 🌺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两次淞沪抗战失利之悲剧(2)

 功败垂成的抵抗和调停

蔡廷锴军长亲临前线指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民政府主要的对策,乃是从战幕揭开之时开始积极的外交努力,寄期望寻求国际社会干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然而虽然英美为保护自己在淞沪的利益而开始外交干涉,但与日本讨价还价的筹码,却是中国的主权。蒋介石在1月31日给罗干文的电报中说:“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寸土,日寇不提难以忍受之条件,我方即可乘英美干涉之机,与之交涉。”为此战争爆发后,近在咫尺“驻无锡、苏州一带的上官云相的一师,驻浙江的戴岳一旅,驻江北的梁冠英一路以及在杭州、赣东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约60个师的兵力,皆按兵不动。”其原因是国民军政部已通令各部队:“十九路军有三师十六团,无须援兵,尽可支持。”而对于出现第二个十九路军自发前往上海抗敌的可能,军政部更是明确表态:“各军将士非得军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意出爱国,亦须受抗命处分。”

国民政府对于日本虽然一再让步,接受日方提出的条件,但日本却依旧在淞沪付诸武力。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道出了当时的担心:“倭寇必欲再侵略我东南乎?我以为有与之决一死战而已。”1932年2月初。张治中前往浦口,迎接已撤职在野由洛阳而来的蒋介石,表示,“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战斗才好,如果现在没有别的人可去,我愿意去”。蒋介石终于同意马上关照军政部长何应钦,调动散住京沪、京杭两线上的第87、第88两师合成为第5军,交付张治中指挥。然而对于国联和西方国家的调停,日本利用调停之机从国内增兵,而国民政府从此再未调遣部队支援十九路军及第五军。当1932年5月5日国民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后,中国军队在第一次淞沪抗战中的英勇作战最终功败垂成。

战争结束后,十九路军参谋朱伯康在《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中剖析第一次淞沪抗战暴露出来的弱点,“先从外交方面,我国最大的错误就是无根本的外交方针和真正的盟国。在表面上我们说是要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在实际上我们却没有一个心腹的国家做联盟式友邦”。而对于战争直接失利的原因,朱伯康写到:“事前不战不和又不准备,事后忽战忽和、忽和忽战,又皆听从敌方的操纵,凡此种种皆给日本以便利,将淞沪土地断送于‘运输艰难后援不济’的痛语中。这种宋襄公之仁,实为任何国家所不取的对敌方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