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谈《卡桑德拉大桥》中所描写的铁路 -- 忘情

共:💬17 🌺1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闲谈《卡桑德拉大桥》中所描写的铁路

我那篇《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谈影视剧中关于铁路的谬误》挂网后,有网友读后给我留言,希望我从铁路专业的角度,挑挑《卡桑德拉大桥》的刺。这部片子我已有二十多年未再看过,这几天抽空到网上仔细一看,编导犯的错还真不少。

那位负伤逃离现场的恐怖份子,是在列车停站时,找到一个未曾上锁的车门上的车。在拉开车门上车时,镜头显示对面的车门也是敞开着的。恐怖份子上车后不久,在对面车门不远处与售货员聊天的铁路工作人员走到车厢前,将车门关闭。在这个镜头里,清楚地显示了离站台边缘约一米处的地面上,有一条连续的白线。这是月台上的安全警示线。列车驶入或驶出站台时,站台上的人员必须站在这条白线以外,才能保证人身安全。这里面就有问题了,既然铁路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是正月台,那恐怖份子上车的地方必是反月台。让闲杂人等进入股道中间,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股道中间是作业区,有钢轨,有上水装置,只有列检人员,列车上水人员可以进入。若有旅客闯入,任何一个铁路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制止,这是起码的常识,也是保护旅客生命安全的必须。如果真如影片所描述的那样,那么,瑞士铁路的安全管理就不是一般地混乱。

在恐怖份子上车,铁路工作人员关车门时,我非常惊讶地注意到,列车的月台门居然是朝外开的!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车门朝外开,如果列车超员拥挤,车门没准就能被挤开。要在运行途中发生这样的事,就算旅客侥幸没被挤下去,敞开的车门也很容易侵入限界,打坏道边设备。影片里出现这样的月台门,有两种可能。一是编导在摄影棚里搭火车模型时疏忽了细节。二是西欧铁路根本不存在超员的可能,所以设计时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安全考虑。不过我个人倾向于前者,因为即使不必担心超员拥挤将车门挤开的可能性,也要考虑到侵入限界的问题。

犹太商人在站台上买票时,我注意到他敲了敲窗玻璃,没穿制服,没戴制服帽的售票员才转过身来,嘴里似乎还在嚼着什么。从两人的身高来看,售票员显然是站着的。在岗时衣冠不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而且背对窗口,这要在中国,不等旅客投诉,售票员早让票房主任勒令离岗写检查去了,被考核是一定的,情节严重的恐怕还得下岗。如果让媒体揪住,甭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肯定又得炒翻天,各路神仙不把当事人轰趴下,继而引向体制问题,轰得铁路主管领导一头的包不算完。但在影片里,双方显得那么自然,丝毫没将这当回事。看来,西欧铁路的客服也并不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在站台上,登山运动员罗比抱着军火商太太的狗在喂水。背景是铁路工作人员是通过列车的窗户向车上递行李。旅客通过车窗往车上递行李,甚至直接通过车窗爬上车,这在几年前的中国铁路上还能见到,只不过仅仅发生在春运期间一些热门车上而已。在中国,这是有可能危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违规行为。一则万一列车动了怎么办?二是万一磕着、碰着、砸着了人怎么办?这要是在中国,旅客这么做,铁路工作者必须制止,绝对不能参与。前几年春运期间,东莞东火车站的领导下令让工作人员协助旅客从车窗上车,结果事情一捅出来,虽然大部分网友理解支持并叫好,但却在业内引起了震惊,站长不出意外地被撤职了。因为中国铁路历来的理念是不能因为这回没出事就心存侥幸。规章就是规章,违章被抓就当受罚,再有千条理万条理也白搭。半军事化岂是白叫的?

影片里的列车,车窗都是上、下两层,上层车窗可向下拉下。我觉得这列车不会是全列空调列车。因为全列空调车,每节车厢只有六个车窗可以部分打开。平时都锁死,必要时才打开。否则的话车窗开得太多,旅客能随时随意开车窗,根本就无法保证空调效果。

作家珍妮佛误了点,在站台上一路追赶着已启动的火车,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居然对此不闻不问,这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可没法和中国相比。在中国遇到这种情况,站台上送车的助理值班员肯定鸣笛警告并冲过去制止,否则出了事他吃不了兜着走。

犹太商人在列车运行的情况下居然打开车门,一把将珍妮佛给拉了上来。我的天呀,这可是严重的违章,属于A类问题,列车员严重失职,该下岗了!在中国铁路,列车员必须在站台发车铃声响起时面向列车站在安全线上,铃声一停,摘下车号牌上车,并关闭车门。列车只要一启动,列车员不仅必须将车门门锁锁闭,而且还要将车门门锁下方的止锁给锁上。当列车快驶出站台时,还要检查邻近的四个车门,确保锁闭可靠。(以上系列动作,在中国铁路的客规里简称为“停开动关锁,出站台四门检查瞭望”的十四字诀)列车车门钥匙虽然是通用的,但也是专业的,一般旅客没有这种特殊的钥匙,是别想打开门的。

列车上所展示的一等车包房,设计比国内最好的高级包房要更宽敞,更舒适些。这一点上,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

午饭时间到了,饥渴难耐的恐怖份子冲入餐车厨房,里面居然没有列车工作人员,这也太假了。

列车运行途中与地面调度指挥中心的联系,一般通过无线电台。电台频率是专用的,麦卡其上校要在自己的指挥部里与列车通话,通过技术手段是可以办到的。但是他要向列车广播,就必须通过车载广播系统了。影片里我没有看到广播室,而那部电台是安放在行李车里的。也许那时候欧洲的火车就是这样?广播室的四壁都加了隔音吸音材料,为的是保证广播品质,行李车的条件肯定无法与之相比。

旅客们听到麦卡其上校的讲话,顿时骚动了起来。有一个镜头:车厢端部,一群旅客在与列车员交涉,就在登山运动员冲过来企图贿赂列车员前,有一位旅客企图将手伸向墙上的一个按钮,被列车员坚决制止。那个按钮,肯定是紧急停车按钮无疑了。只要动了它,全列车就会立即停下。在这一点上,铁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早期的各种探索早已殊途同归,中外铁路的基本设计都是一致的,原理都是相通的。令人笑掉大牙的是,在影片的后半段,双方围绕着让列车停下来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直至演变成枪战,却再无人想到去按那个紧急停车按钮。要说旅客不懂那情有可原,但列车上还有工作人员呀,他们上岗前应接受过培训,这种起码的常识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是全部影片最大的破绽之一。

这趟列车的原定路线是:日内瓦(瑞士)——巴塞尔(瑞士)——巴黎(法国)——布鲁塞尔(比利时)——阿姆斯特丹(荷兰)——哥本哈根(丹麦)——斯德哥尔摩(瑞典)。在获悉列车上有人携带肺鼠疫病病毒时,法、比、荷、丹相继拒绝列车过境。麦卡其上校转而找到波兰,而波兰居然同意其入境,驶向一条废弃多年的线路,到诺亚的隔离区去,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此事发生在冷战时期,北约、华约剑拔弩张,华约怎么可能同意这种惹祸上身的要求呢?而且明知道那条线废弃多年,安全得不到保证,还同意让列车驶向那里,明摆着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等着列车出车锅。问题是车上那么多人,来自不同国家,这事怎么可能瞒得住?一旦捅出来,草歼人命的罪名是逃不掉的,谁傻呀?我个人认为这部拍摄于冷战高峰的影片,其意识形态斗争真是无处不在。摆明了在表面上揭美国短的同时,却更深地黑苏东集团。

列车开到纽伦堡,终于停了下来,上来一群穿防化服的军人密封车厢。这也是全片最大的破绽之一。因为带队的上尉是美国军人,而纽伦堡却是东德的地面。这又不是西柏林,怎么可能出现美军呢?华约居然会允许北约军人在自家地面上折腾,并让他们携带武器从纽伦堡乘车前往波兰境内?

这些美军手里拿着M16和伯莱达M12S。这我就有点犯糊涂了,在我印象里,伯莱达M12S型冲锋枪应该是在80年代初期装备意大利军队的。而影片却拍摄于1976年,是编导穿越?还是我记错了?此处存疑。

列车从日内瓦到纽伦堡,一直都由电力机车牵引。在纽伦堡密封好车厢,向卡桑德拉大桥进发时,牵引动车换成了调机,这也是全片大破绽之一。调机和机车不同,其是为列车到站后,在车站与车库之间短途牵引而设计的,按规定是不能在正线上担负牵引任务的。因为其不仅油箱小,牵引距离短,而且功率有限,牵引力不足,车载设备简陋,司机操纵室不像普通机车那样两头都有,而只设置在一头,视野严重受限。从东德的纽伦堡到波兰的卡桑德拉大桥,好歹也有几百公里,让调机一路牵引跨越国境,简直不可思议。

在列车上发生枪战后,登山运动员罗比在恰伯伦医生的帮助下,扯开两节车厢连接处的折棚风档,企图从那里爬上车顶。列车的风档位于列车两端,作用是连接两节车厢车端的通过台,而且尽可能减少雨水的渗入,保持车厢的密封性。风档大体上有三类:固定的铁风档、橡胶筒风档和折棚式风档。从影片中反映的情况上,该趟列车上应该是折棚式风档。也唯有此类风档,才有可能拉开一个能供人爬出去的口子。但是,折棚式风档是有锁闭把手的,这个把手平时被护盖锁闭,非要用专用钥匙打开护盖,才能扳下把手,将风档解锁。可惜,影片中无需上述程序,两人凭手就能将其扒开,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

罗比试图爬到车厢外,攀着一个个车窗一步步爬向机头。一则是多此一举,因为在任何一个车厢拉下紧急制动阀就可以停车,无须爬到车头命令司机。二则沿着车窗攀爬也并不现实,虽然车窗外都加焊了栅栏可资利用,但爬到车厢端部又该怎么办?车辆与车辆连接处的通过台并不与车厢等宽,所以车与车连接处是凹入的,你让人家怎么攀爬?还不如直接从车顶过去更为现实可行。

罗比被枪杀后,众人企图引爆餐车厨房的液化气罐,企图以此炸开列车,这是办不到的事。因为要想炸断位于车底下的车钩,区区几个液化气罐的威力是无济于事的。如影片所言炸开车厢连接处,好让人可以摘钩,这也是恐怕只是编导的想像而已。摘钩?上坡时根本就摘不动钩,平地或下坡摘钩,那也是要掌握足够的技巧,能掌握时机的。那么专业的活儿,恰伯伦大夫也能干得了?再说了,还是几乎所有涉及铁路的影视剧的通病:摘钩后列车前后分离,风管必然要被拉断。风管一断,必大量排风,相当于紧急制动,列车立即就得停下来。

在影片里,黑人警长死时,头部正靠在手制动机上。列车分离后,影片里出现的唯一一位列车员(不算报务员的话)赶紧跑到车端部,拼命地摇手制动机。出于人的本能,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若要半截列车尽快停下,光拧紧一节车厢的手制动机是不可能很快见效的,他应该多通知几个人分头行动。

最后再吐槽一下麦卡其上校所在的指挥部,居然能显示铁路区段和列车所处位置,简直是太神了。别说70年代没有GPS,就算有,那也是无源定位,你如何能掌握列车位置呢?除非麦卡其身处列车的调度指挥中心才能办得到。问题是,真要是调度指挥中心,怎么未见一个调度人员?调度指挥中心是铁路运输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离人,必然天下大乱,事故频发。再说了,一个调度指挥中心只能管一定范围。冷战时期华约、北约对峙,欧洲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调度指挥中心,让身处瑞士日内瓦的麦卡其上校居然能从调度台上掌握到波兰铁路信息。

通宝推:忧心,种植园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