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朱雀的童话 -- 程不悔

共:💬226 🌺1606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东海钓鱼岛二之军事体系必要条件

今天继续探讨“军事体系”,我们先来看建设“军事体系”需要哪些条件。

第一,需要自主研制、生产、发射数百颗卫星的能力,并自主完成所有系统软件。

比方说天基系统中的侦察卫星、数据链卫星、制导卫星等等都得自己研发生产,“研发”看起来只是卫星设计,但实际上它包括了“军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软硬件生产,原因很简单,别国研发的卫星必然用他自己的硬件,要卫星的硬件生产和设计图纸都在人家手里,真打起来被他出卖就只是价钱问题,那还不如不花这个钱;其次,卫星只是“军事体系”的一部分,用别国的设计是不能实现整体目标的,要把自己的整体设计和盘托出,那就是泄露了自己的最高机密,没人会那么笨;再是发射,如果自主研制、生产了数百个卫星,却没有火箭或火箭数量不足,真到战时还是捏在别人手里。

接下去是软件,它包括了整个军事体系所有软件,这些东西当然不能去其他厂商买或外包,一定得根据设计需要自己研发自己做,数据链也要很独特、有创造性,不能被对方轻易理解运行模式或解密。

按照上边的条件,加起来就是:

自主研发生产数百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和一定百分比的卫星储备,在战时可以及时补网。

自主研发生产所有软件。这需要强大的通讯、数学、逻辑原创团队,用于加密通讯、数据交换、侦察测量、跟踪引导……以及其他我不知道的东西。

自主研发生产数百枚火箭。和平时期组建卫星网络需要火箭,战时也需要它及时发射补充,如果组网用了300个火箭,那储备的火箭起码要100个,年产量至少不能少于100个。

加上统筹以上所有单位的协调领导机构,就是要一整个航天军工系。

第二,必须是一个有大纵深国土面积的核大国、必须有摧毁数百或数千卫星与弹道导弹的能力。

“核大国”的意思是,有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战略核打击与核反击,其中包括了各种洲际导弹、各种核弹头、以及各种车载空载核潜艇等。

反导和反卫是这两年的重头戏,我们也看得不少了,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远程预警卫星、数据链卫星、制导卫星、陆基大型相控阵雷达、弹道计算机、拦截火箭、动能拦截弹等等。

我们先来探讨为什么必须是个有“大纵深国土面积”的核大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核弹,你的军事体系即使完成了人家也可以用核弹打,小国十个,大国两百个,游戏结束。而且核弹数量少、没有足够的战略核反击也不行,敌军一次核突袭就全报销了。“大纵深国土面积”是指国家足够大、有足够的生存生产设施,在中国就是数千公里的“长城工程”和超多大中型工业城市,如果像英国那样,最多10个氢弹解决地面,地下也没多少地方能挖洞的就出局了。

其次是为什么要有数量上千的反导与反卫能力。

反卫是因为大国打起仗来都是先打卫星,不能说人家打了我们的卫星,我们只能补网,这样被动挨打总是个死,而且打十个二十个还没用,像美军有数百个卫星,我们打掉他几百个他还能再补网,所以一定得有大规模持续攻击能力。

目前中美俄试验的都是低轨反卫,3万多公里的高轨都还没打过,单就从拦截成功率、高度、和精度来说,美军的反卫能力已经落后于中国,俄国就不用提了,他没动能拦截弹,是用卫星变轨撞的,这在战时毫无意义。

再是反导,反导跟反卫用的是同一套系统,就连拦截弹头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弹道导弹的来袭方向、高度、和弹道不定,不像卫星那样有固定轨道,所以反导的探测、跟踪、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极为苛刻。

说明一下,这里说的反导是指中段反导,因为末端反导在核战中只是无奈之举,即使拦截成功,核物质还是会洒落在自己的国土上,而上升段反导又要极力贴近对方的发射场地,像中美俄这样有大纵深国土的贴近了也没用,唯一能直接打击的是天基能量武器,可是靠现在那两块太阳能电池板还是省省吧,所以,用不产生污染的动能拦截弹实施中段反导是目前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

目前美军中段反导试验成功率是50%,部署18套,全部拦截成功能挡18个核弹,不及大国核力量的零头,而且还是没有试验定型的,这样很可能是针对小国的心理战,因为小国发射能力不强,绝望了一次也只能打三五个核弹,美军要能拦截,就代表小国拼了命也报复不了,心理被威慑后,美军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

中国中段反导装备的数量不明,试验成功率100%。

俄罗斯的中段反导与中美不同,中美是动能拦截弹,俄国是打一核弹上去,攻击范围内所有的东西都报销——实际上这是科技落后的权宜之策,熊也是没办法。

接着说必要装备,先说远程预警卫星。

它可以在对方弹道导弹发射的瞬间就捕获并跟踪,然后传递实时数据回家,家里的接收站只要接收到十多秒钟的持续数据,就能在一秒钟之内计算出弹道,并把弹道数据直接传递给反导设备,如果落点是本国国内,反导导弹就立即升空拦截。

远程预警卫星算不得高深技术,最早八十年代就有了,是各大国的必备之物,本来这没什么可多说的,但因为中国的侦察卫星没有公开资料,所以不仅外国人,就连很多中国的“专家学者”都说中国没有远程预警卫星……难道中国军方知道要北斗、要天链、要反导反卫,就是不知道要个远程预警卫星?要知道它是反导的第一道侦察网,没有它还整什么反导?

陆基大型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分成有源无源两种,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跟踪数量与精度不同,从外观看则变化较多,一是一整面山都是平板的那种,二是一个四四方方很高大的建筑,四面或三面都是平板雷达,还有的是一个很大的球,这种雷达能力极其强悍,可以探测跟踪一万多公里外的上千个目标,在军事体系中是一个关键部分,它不但能为反卫反导提供搜索制导服务,也能为军舰战机等武器提供服务,比方说,中美舰队在西太平洋海战,我们中华神盾的舰载相控阵雷达被击毁,但只要数据链还在,沿海的陆基大型相控阵雷达就能在工作距离内为我军舰队提供火力制导,这打法在空战中也一样(当然还有北斗与无人机、预警机等制导方式)。

其实陆基相控阵雷达的原理不悔始终没想明白,因为地球是圆的,雷达波是直射的,为什么它能看得那么远?难道雷达波能沿着地球曲面拐弯然后再拐回来?

拦截火箭。

拦截火箭一般都是中程弹道导弹改进型,装上动能拦截弹后足够打击高度2000公里的飞行器,飞行高度120公里到1000公里的侦察卫星全都在打击距离之内,像GPS那样20000公里高度的估计得用洲际导弹去运载弹头了,现在还没哪个国家试验过。

动能拦截弹。

这东西就是一个小型航天器,装备有数据链、主动探测头、控制计算机、小型发动机、燃料罐等设备,当远程预警卫星发回对方导弹数据、地面计算出弹道,拦截火箭就点火升空,把动能拦截弹送到预定轨道,动能拦截弹身上有很多对称的小喷口,根据地面引导和主动探测头发送的弹道数据来调整自己的飞行轨道与姿态,往对方的弹道前进,直到最后撞击,这一般都是正面或侧面相撞,后边追上去打的没听说过;拦截方式也很简单,因为打出大气层的弹道导弹都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飞行,撞上什么东西就直接气化了,所以动能拦截弹的战斗部是一块实心金属。

拦截弹最初的块头比一个成年女性小一圈,后来就做成了迫击炮大小(要更粗一些),到现在就跟超市里卖的桶装色拉油差不多大,反正是越做越小,做小,不仅意味着增加射程与射高,而且单枚导弹可以携带更多拦截弹,就像分体式核弹那样实施多弹头拦截,这样不论是反导还是反卫,提高效率同时又降低了成本。

那么现在有一股潮流,说是动能拦截弹反导不合算,一是俄国军工专家说拦截弹比核弹贵,得不偿失;二是台湾专家说反导系统与核弹费效比为9:1,大力投入反导的国家都要破产。

哈哈。

不悔随便算个账,看看核弹与动能拦截弹哪个更贵。

第一,在有技术和工业能力的情况下,核原料需要浓缩提取再生产核弹头,而动能拦截弹没有如此金贵的部件,这笔钱就省掉了。

第二,核装药有半衰期,一段时间不用就会过期,到时候只能报废,而动能拦截弹除了燃料罐可能要几年更换一次外,没有相似问题。

第三,核弹内的元器件因为受到辐射影响,需要定期拆装测试维护(不悔没有找到核弹需要多长时间维护一次,估计是最高军事机密,从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灾难来看,机器人进去一会儿就因为辐射而停止工作,证明辐射对元器件影响相当大),而动能拦截弹内没有这样霸道的物质,保质期应该大大高于核弹。

第四,动能拦截弹内也就数据链、主动探测头、控制计算机、小型火箭发动机、燃料罐这些东西,只要技术成熟,量产费用是相当低的;换成核弹量产试试?如果便宜,美俄冷战也不会只造几千个了。

第五,核弹需要再入大气层,最起码外面得装一个金属壳和烧蚀层,而动能拦截弹打上去就不用回来了,完全不用这个部件。

第六,反导费效比到底高不高我们可以模拟一下,比方说美军一个核弹打杭州,不拦截的话,杭州城和城里700万人都没了,正宗的人财两空,要是有拦截手段就不同了,假设拦截弹+火箭1000万一个,急的话宁愿把杭州市政府大楼卖了——那地段和面积5亿总卖得到,拿这钱去换50个拦截弹回来,50个拦1个,一旦成功,整个杭州城都保住了,而整个杭州的工业农业建筑+人口值多少钱?所以说认为反导费用太高的就是小学算术不及格。

第七,反导系统的威慑力不亚于核弹,当拦截技术成熟开始量产,对没有反导系统或能力较弱的核大国就是致命的,因为对他来说“核战”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敌军单方面的核威慑,对我们来说可能灭掉他一个国家自己却毫发无伤,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基本上反导无用论、太贵论都是出自没有反导或能力较差的国家。

那么天基反导系统是不是无敌了?

也不是。

因为现在中美俄都在研究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速度7-10马赫(即每秒2-3公里),飞行距离1600公里+,超低空依地形起伏飞行,这样针对抛物线弹道的动能拦截弹就无法拦截了,但是,有矛就有盾,与其应对的就是电磁弹拦截理论,因为电磁脉冲能摧毁攻击范围内所有电子元器件,俄罗斯生产的电磁弹作用距离10公里,每秒3公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无法通过10公里的瞬间摧毁区,从理论上说就是绝对摧毁,可这里有一个技术问题,电磁弹的攻击范围是一个圆锥体——比方说往空中扔一个手雷,它爆炸后的攻击范围是一个球体——有这么古怪的攻击面,就得设法把这圆锥体对着高速蛇形机动的巡航导弹,并顾及攻击距离、准确计算引爆时间,如何解决,那又有得军工忙了——矛和盾的对抗或许是永无止境的。

这部分说明需要完整庞大的自主核工业、强大可靠的火箭产能、足够满足拦截任务的反导反卫系统与拦截弹。

第三,需要完整的自主工业体系。

往小了说,建设“军事体系”,坦克飞机军舰导弹什么的总不能跟外国买吧,不论少了哪一块,战时就是一个短板,被人抓着短处打横竖是个死;往大了说,生产武器的配件、元器件、原材料都得自己造,否则真打起来说少了几个配件,飞机军舰玩不转了那也是完蛋,总之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装备是不可能长期作战的。

再则,有完整的自主工业体系,才能通过自己的指挥管制系统掌控军队,比方说巴基斯坦,他大部分装备都是跟中国购买或中巴合制,这样总有一天巴军会被吸进中国军事体系,进而成为解放军的火力延伸,那么巴基斯坦理解这个趋势,他很努力地想保持“独立自主”,其具体行为一是军购多样化,不从中国一家购买军火,而是在全世界采购,二是自己试着开发数据链技术去整合现有装备,记得几年前他想联通歼7与F16的数据链,可因为科研与工业力量实在太薄弱,最后只是简单地把歼7的侦察数据发回指挥部,再由指挥部发送给F16,这跟“军事体系”的“侦察、锁定、火力分配、制导、打击”等等要求差得太远;后来他又去买瑞典的预警机,想再挣扎一下,可瑞典既不是北约标准,也不是中国标准,“侦察、通讯”的确没问题,可因为硬件到软件全部不一样,数据链根本无法直通歼7与F16,更不要说武器系统的“制导与打击”了,小巴没办法,只得再买中国的预警机,问题是,中国的预警机就是中国军事体系的延伸,不论买还是送,一旦直通歼7、JF17,巴军就只有让中国的工程师用中国的数据链去整合F16及武器系统,因为他自己吃不透也做不了,如果要小巴自己改装中国的预警机……还是省省吧,按巴空军这个趋势下去,以后我们会看见中国的预警机在指挥F16作战,哈,美军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中国交付第一架预警机不久,在2012年8月,巴基斯坦塔利班就袭击了巴国军用机场,试图炸毁中国预警机,不知道有没得手。

通过这案例我们可以明白,完整的自主工业体系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没有大量经验丰富的产业技工、没有完整的科研生产系统、没有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小国再怎么努力都免不了被吞并,因为世事决于实力而不是美好的愿望,“无奈”,就是小国的未来,因为上述条件已经清晰地表明,这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希望了,他们只能等待命运的裁决,而没有掌握命运的机会,对他们而言,一切都结束了。

下一帖将继续推演“军事体系”的作战模式,中美日东海交手过程及美国意图再延后。

程不悔

癸巳三月十一 谷雨

2013.04.20

通宝推:浣花岛主,曾自洲,唵啊吽,乡下大西瓜,zhikantie,桃子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