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一 -- 俺老孫

共:💬85 🌺3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昭帝年龄当时不大不小,正是青春年少气盛的时候

自己的辅政大臣被杀了,怎么可能不追究?而且当时跟昭帝最亲近的大臣就是霍光,这也是上官以及燕王各自要杀霍光的原因。

如果霍光在昭帝心中如此无足轻重,杀了就杀了死了就死了,上官反而不用费这么大劲去杀他了,早前那些诬陷诋毁的法子,早就凑效了。

霍光说上官和桑弘羊谋反,昭帝信。而上官和桑弘羊说霍光谋反,昭帝不信。这事情《汉书·霍光传》里面有记载过的啊。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时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

霍光说上官和桑弘羊谋反,昭帝信。而上官和桑弘羊说霍光谋反,昭帝不信。这就是区别,也是上官想要设宴动手杀死霍光的原因。

虽然上官杀了霍光之后,昭帝就算追查也未必查到他的头上,或者就按照你的说法,也有很小的可能性,昭帝真的不去追查。但是上官作计划的时候,敢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这个上面么?你看他前面的说辞,仰仗皇后而富贵,一旦皇帝改变心意,到时候想当普通人都不可能呢。

上官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绝对不傻。只是他的对手更厉害而已。这些在历史上留下脚印的人,绝对都是人尖。别把他们当傻瓜,哪怕是失败者。

幻想杀死霍光而昭帝不追究,比霍光老婆杀死宣帝的原配老婆指望宣帝不追究还更不靠谱。另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当初鳌拜杀死苏克萨哈,年幼的康熙也没有立刻追究,但是终究还是找机会抓了鳌拜。稍早一点的例子,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也没有立刻追究,但是后来,这一条是袁崇焕的主要罪名之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建成元吉,也没有幻想过他老爹李渊可能不追究,所以紧接着就是逼他老爹退位马上把皇帝位置让给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