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农村见闻 -- 领域时空

共:💬167 🌺14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说点病害防治

不过首先感谢本大的谬赞与支持,我也是看过本大的帖子过来的,有本大推我,倍感荣幸啊。“新进候选”版我没有权限进,来河里时间也不长,规矩知道的比较少,第一次发言也是诚惶诚恐,感谢大家能够感兴趣这么一个话题。下面想到什么谈什么。

农村生产循环的承载体系是人、家畜和植物,对应的治疗系统就包含人的医疗、家畜医疗和作物防治。

作物防治现在主要依靠农药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农药主要成分是化学酯类,微量元素是小包的添加剂,上面会说明给什么植物什么阶段怎么剂量使用。这算是农业化学科技的应用深化吧。以前农药主要是敌敌畏和六六六,敌敌畏灭叶子上的虫,六六六灭土壤中的虫,现在这些农药都淘汰了。但是许多植物病害仍然没有解决办法,就只能弃种。比如烟草的菌类病和病毒病就非常严重,对烟叶和烟株都有影响,而且没有有效办法防治。因此,烟草种植消失了很多年,现在依靠自然的力量让土地回生,才可以再次种植。总体上专门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就是镇上的种子站,销售需要一年一换的玉米种子。新型农药、新型技术和其他作物种子,现在基本是市场自组织,农业科研部门与农民的结合在小农方式中还未见存在。

家畜医疗。农村家畜原来具有生产资料(牛驴骡)的意义和经济价值(猪羊鸡鸭鹅兔)和狗。对于大生产资料性质的大型牲畜,医疗意义自然很大,谁家也马虎不得;对于经济意义的牲畜家禽,虽然意义小一些,但是除了羊之外,猪和家禽的传染病多样而且厉害,一场瘟疫可能让全村的鸡死光,更不要说向口蹄疫这种传染猪的疫情了。这就不是一家一户能够防得住的,政府组织的农村兽医体系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在镇上设立专门的防疫站,每村都培养一个兽医,家父即是兽医。每年都要对牛羊猪和家禽进行疫苗注射,对数量进行统计。每到打疫苗季节,所有的乡村兽医统一组织起来,覆盖面全面而且速度快。还有一个农村防疫通讯的报纸,发行到兽医手中;如果村里有疫情,要往上报。每年会给兽医发工资,据说一千多元吧,顶的上一亩地收入。总体而言,农村防疫工作搞得不错,但是仍然有漏洞。比如说病死的家畜,由流动小贩收走。一方面小贩是各村流动的,是传染病的传播渠道,二是最后怎么处理的。我曾经跟人聊过,小贩收了之后卖给专门的回收站,回收站怎么处理就不知道了,据说是做成肉制品流向城市,当然也会流向乡村。

人的医疗体系。前面在农村医疗方面说了一些体系和药费方面的事情。现在说说医生的素质。就我所接触的正式和非正式医疗机构有三个,即村卫生室、南村的私人诊所和西村的私人诊所,都具有诊断、开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资质和能力和业务。南村的老中医是我小时候就看的医生,医术很高,医德很好,没什么说的。这次向他问了一下学中医怎么入手,很热情的拿了两本书借给我,一本书扉页上还记着一个治腰腿肩疼痛的秘方(农村长期劳动对关节和韧带的损伤给老年带来腰腿肩疼痛),据说很管用。其实很多中医方子都是医疗宝库,不知道现在制药公司是真么挖掘的。西村医生是科班出身,西医底子厚些,中医底子薄些。据村里人说,医术不是很高明,只能看看小病,开点药,不是很被信任。我本家的一个本家爷爷辈的受这次雾霾影响感冒咳嗽发烧呕吐,春节初一那天我从南村打针回来时碰到他正好要去卫生室就医。我跟他说卫生室没人值班,可以去西村抓药,路比较好走(雪化后土路泥泞)。他说去西村看过,没有好转,医生让他转镇医院;爷爷切了一声说:他医术不行。后来听说在村卫生室门口等了俩个小时,专门打电话把医生从家里叫过来给他开药。可见卫生室是被认可和信任的。我这次回去第一次发烧在卫生室看病时,跟医生聊天。现在在哪里啊?在南京。嗯,我也在南京当过兵。什么兵种?武警。哦,南京警备司令部就在某某高校旁边啊。是啊,当时我在北京西路那边驻扎。呀,那可是省政府机关所在地啊。嘿嘿,是的。当时就是军医还是后来转的?当时就是军医。哇,军队质量硬素质高人才可靠啊,幸会幸会。农村医疗体系中的医生素质比较高。

整体而言,农村各个领域医疗防治覆盖面较高,体系还算完整,在没有特别动员时就基本能够处理一般病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