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农村见闻 -- 领域时空

共:💬167 🌺14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粮食增产没法归到单一因素

八十年代初公社时期就有化肥了,只是越到后来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越多和越复杂。肥料主要有粪肥和化肥,粪肥来自于家畜,但是随着化肥的普及地位逐渐下降,使用方法也开始改变。刚记事的时候,粪肥都要弄碎,耕好地再拉沟(用犁做成垄)时,用粪筐均匀地洒在沟里,当然化肥也一起洒在沟里。这样就至少需要一个人扶犁,一人洒粪肥,一人洒化肥,至少三个劳动力,因此生产组织是一个大家庭。后来化肥的效力和使用量高了,粪肥的使用就不那么精细了,不用弄碎也不用准确用到垄沟里,只需要直接用拖拉机拉到地里,未耕地之前扬开就行,反正都在地里。化肥的使用分为基肥和作物生长中的施肥了,基肥还是要准确地洒在垄沟里。耕地劳动力需要两个,夫妻就够了,大家庭组织开始解体。大家庭解体表现是夫妻小家庭就能够胜任农业生产,不再需要附属于父母和兄弟的帮助了。家里人经常感叹:人越来越自私了。自私的原因是一个家庭很少用到别的家庭的生产帮助了,大家各过各的。但是由于其他的单个家庭不能胜任的事情仍然维系着农村的社会组织,这个以后会提到。

化肥的使用非常重要,是农业的一个飞跃。以玉米为例,除了耕地使用钾肥磷肥等基肥外,还要在玉米涨到半米高时,趁雨追一次尿素肥(含氮),否则产量会减少一小半。所以说化肥提高了粮食产量,其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但是生产力是逐次释放的,承包责任制也属于一次生产力释放。在承包之前,我村分为两个生产大队,西边一个东边一个,尽管现在大队已经消失三十多年了,但是仍然影响着村里的向心力。我家住在村西,经常听到大人称呼村东头的那帮人;我爸经常自称社员;这是题外话。听我妈讲,公社的时候就开始用化肥了。刚开始实行土地承包时,首先是分口粮田,其他的土地还在公社干。但是大家对公社的地责任性低,远不如种自己的地。种小麦施肥的时候都是用手洒。用手抓一把化肥洒的长度有限,有两三米的距离,然后再抓一把化肥,接着撒下去。两把化肥之间,要求撒化肥的人停一下,否则施肥就不连续。给公社干的时候,撒化肥的根本就不停,所以两把化肥之间有一个空缺,长出的小麦也是一处好一处不好。给自己干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都仔细的很,产量也高。

农村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有制度性的也有技术性因素,土地承包属于制度性的,的确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这样释放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机械节省时间和劳动力,产量就不会提高地这么多这么快。此外还有农药使用、种子推广、地膜推广、微量元素使用等技术性因素的综合作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