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姑且代表马克思回答几句吧,呵呵

首先,马克思笔下的社会主义,从来没有说过要把“剩余价值被平分给工人”,这里必须再强调一次,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公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前三十年是栽了跟斗的,那不是社会主义,起码不是马克思版的社会主义。

其次,实现了社会主义等劳分配,多劳多得,工人的工资提高、劳动时间下降,有什么不好么?如果工人愿意少工作一点,把原本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用于休息和娱乐,有什么不行么?这种情况下,工人是为自己劳动,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丝毫没有任何有理由会导致用工荒、产量下降和合格率锐减,恰好相反,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会爆发出更大的干劲,并致力于提高质量,没有人会愿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产品足够了,工人愿意少干点,多休息,也是人家的自由,胜过被资本家压榨生产过多的产品,引发经济危机,把牛奶往河里倒、发动战争消耗“多余”的产品,这样不是更好么。

再次,(马氏)社会主义只会比资本主义更加促进生产的发展。说“因此社会主义在经历了初期的狂欢后,无一例外在效率环节大败亏输。”是不确切的。再重复一遍,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公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过去的实践中,社会主义被搞成了平均主义,效率竞争不过自由资本主义并遭受失败,这是平均主义的失败,至多是(苏版)社会主义的失败和(毛版)社会主义的失败,不代表(马氏)社会主义的失败。

最后,劳动价值论中提到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必要劳动时间,前面的定语不能省略。正是因为具体的个别的劳动时间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只有社会、平均值才有意义。还有,请注意必要二字,必要劳动是指凝聚在产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时间,靠“挤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可以增加产品数量,但并不增加单件产品中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此外,平均是形容词,不是动词,是全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值,而不是指把所有人的劳动时间扯平,更不是砸钱抹平中印工人的差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