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96):地震 -- 本嘉明

共:💬645 🌺1761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96)-2

这锅南方的粥,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报纸不能停刊”。这就好比航天飞机飞在外太空,出了点故障,那能停下来吗?带病飞行,宇航员出舱修理嘛。停刊,对内对外的影响更坏,境外有些势力确实是巴不得-----他们基本上就是架好相机,眼睁睁盼你自焚的意思。停刊,不管是由于劳方罢工,还是资方(就是省党部,这是党产嘛)停摆,都是授人以柄,而且会断送一大拨人的政治前途,使不得。

两个基本点,这第一点,就是“坏人总是会有的”。看看30年前的台湾/南朝鲜,也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经济发展了,公民意识日渐成熟,总有一些“反威权”的年轻人冒出来,这是个概率问题------100个人里大概出2个,1000个人里肯定上10个------不是“会不会有”的问题。这些人流落民间,说话更没有顾忌,微博四射,也未必好。搞那么几个报社平台,刺儿头们闻风而来,抱团取暖,也是一种“为朝廷羁縻反贼”嘛。

第二点,就是到底能怎么办?眼下只是头痛医头,缓和一把,根源性冲突根本没有解决。这件事,哪怕看作“南周孤立事件”,也是广东一省无力解决的,因为类似病例,全国普及。中央要求“广东的事,广东自己解决”,这完全是锯箭杆,鸵鸟心态。这个麻烦,不是禽流感,你把广东省整个“双规”了,就传染不到其他地区了。这是“谐振传播”的,隔山打死牛,锁死广东也没用。

在目前的现实状况下,我提的“空想性建议”,就是:剥离。

中国大多数的宣传口从业人员,不论是管理职能的官员,还是跑稿子的记者,都是普通人,奔着更好的日子去的人,惦着下一代的父母。“党管媒体”几十年了,对此肚子里有不满的人可能超过一半,但真急哧巴咧要“反出天宫”的孙猴,应该也不太多。与其让这群刺头坏了一锅汤,不如剔出。而剔出后又不能放任不理,那就批几个新的报纸执照,“老报老办法,新报新办法”,在管理和经营上,对新型报社都动大手术。

就是说,所有现有的媒体,作为“存量”,仍旧由“宣传口”归口管理,相当于1980年代初的国有/集体经济成分,暂时不动或缓速改革。新办几个报,作为“增量”,相当于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只给政策不给资源,你们自己杀开一条血路,杀不出去就是活该。

这样,一来,如果新经济成分试得不好,那可以收,不伤全局的元气,就像邓公批准上海试点开“证交所”时就说,试得不好再收嘛。二来,在一潭死水的机关报社里坐不住的孙猴们,可以私人下海,净身出户,不要净惦记着在老单位里夺权,瞎折腾。三来,老大哥和小弟弟可以互相刺激,互相促进。四来,改善国际形象。

而所谓“新报新办法”,关键的一点,就是你给他们多少空间啊?

我的建议是:固定框架式。

假设现在有一个A报社,政府肯定是要管你的,但管的方法,体现出“固定”和“对等”。

就是说,两边商定,设立一个“关键词词库”,总数(经协商),比方是600个关键词。哪些短语/词组,是敏感词,不许用,这由政府具体提出,随时可以修改,但只能有600个,如果不够用了,就必须把过时的旧关键词“解封”几个,腾出名额。通过这种“排除法”,凡不入清单的,不违法不黄赌毒的词和图像,就都可以用了。

随后,政府招标设计一个“红坝”软件,卖给A,以“关键词词库”为数据库,对于每天排定的清样,进行“消毒式校对”。比如说,政府规定“如果”是关键词之一,那么只要清样上“亲子营养”栏目里有一句“牛奶不如果汁好喝”,立刻就警铃大作,全楼死机,马桶断水。要是“红坝”走一遍,安然无恙,报社就可以自行付印,并把印出的第一张大样,及时送政府对口机关。机关只审阅大样,不事先审稿。如果发现严重问题,政府可以发“禁止令”,禁止这期上架销售。此时如果是报社全责,就由报社承担一切损失。如果报社认为“禁止令”理据不足,可以到上一级法院(脱离本地法院管辖范围)起诉政府,要求补偿。

这样,虽然政府也管A报,但这是有明确固定的“执法边界”的,就是600个关键词,不能再多了。同时,政府反应过度了,或出于本地某些利益“恳求”报社撤稿,由于已经付印,那么提出要求的政府就必须拿出实际补偿,这就体现了“对等”。如果没有这两条,政府看你不顺眼,事先啥禁忌也不告诉你,然后每个月都阴阴地给你来那么一次,那我们全体读者也难免要陪着肚子痛。

当然,考虑到通胀因素,火星文年年超发,这600个关键词,每年是不是可以递增个3%,这要双方谈判画押。

通宝推:zhongh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