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随笔乱扯——先扯苻洪 -- 西瓜子

共:💬193 🌺10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老兄的话点在点子上了

非常清楚的是,这两个矛盾方面相互调和的过程,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激烈或许还很血腥的过程。

我读历史有这种感觉,春秋之前(也就是西周时期),楚国似乎蛮夷气息重一些——或许是因为楚总是作为周的挑战者之面目而出现的。而春秋时期,楚国似乎就更多地表现为诸夏之一员了,它的角色,似乎也是在周天子的大旗下争霸而已,而非挑战和取代周王朝了。

这一点感觉,似乎恰恰是从齐桓公质问楚国开始,楚国转换了角色。这个事件,记载在《左传.僖公四年》中,整个过程,史称“召陵之盟”。

管仲说,齐桓公的起兵理由是:“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换言之,管仲用几百年前召康公的话当幌子,其实是将楚国当成了周的诸侯之一。此时,楚国使者的对话,完全可以拿出熊渠当年的横劲“我蛮夷也”,否认自己是周的诸侯。但是,楚国使者说不出这话来,时代变了,齐桓公兵力强盛,耍横的结果肯定不好受。

所以,楚国使者的回答是“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得到结论:楚国承认自己是周诸侯的一员,承认应该向周王进贡,承认不进贡是错误的,并且承诺此后进贡。而对于当年周昭王被楚国害死一事,则采取了死不认账的流氓嘴脸。

齐桓公对这个答复不满意,于是齐军为主的诸侯联军继续进逼楚国,“师进,次于陉”——对楚国进行战略威慑。

楚国二次派出使者,这个使者有名有姓,叫做屈完。这人显然是楚国的晏婴,代表弱国出使却不辱使命。

齐桓公举行军事演习,对屈完进行军事讹诈。姜小白说“(你们楚国)与不谷同好,如何?”(齐国和楚国从此搞好关系,怎么样——当然,楚国要认清谁拳头大,要认清谁是老大。)

屈完就坡下驴,他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屈完代表楚国向齐桓公低头,承认齐国拳头大,是大哥。)

齐桓公不满足于这个空头的名分利益,继续进逼,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姜小白要求楚国作出实质性让步。

但是屈完表示“君若以德绥诸候,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楚国还有最后一条路走:毒丸战略。

屈完亮出了楚国的底线:第一,保住本国疆土;第二,仅仅承认齐国的领导地位,此外,拒绝作出其他让步。若姜小白不满足于此,那么齐国尽管来打,拼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对齐国也不怎么妙。

姜小白也是明白人,要到了底价,也就不再纠缠了——文字到此结束:“屈完及诸侯盟”。

演员退场——姜小白、屈完、管仲谢幕退下。

梳理整个过程,形势非常清楚:齐桓公所率领的诸国联盟实力远远强过楚国,所以,楚国再也不敢喊出“我是蛮夷”的口号来了。

而且,博弈的最后结果是楚国全面退却。楚国作出的让步有:

第一,楚国退出此前侵占的诸夏地盘。比如,齐桓公拿下的蔡国,将会重新独立于楚国势力范围之外。

当然,楚国的这个让步仅仅是暂时的,蔡靖泉在《召陵之盟及其历史意义》中就这么说:

史载,“召陵之盟”次年,楚灭弦;再次年,楚因齐率联军伐郑而围许救郑;前648年,楚灭 黄;前641年,楚与鲁、陈、蔡、郑盟于齐;前639年,楚与 宋、陈、蔡、郑、许、曹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前638年, 楚成王与宋襄公大战于泓,“宋师败绩”;前637年,楚人 伐陈;前635年,楚人伐宋;前632年,楚人因晋人伐卫而 救卫,并与晋、齐、宋、秦联军大战于城濮……

第二,楚国以重新向周王纳贡的方式,承认自己是属于诸夏之一员。

第三,楚国放弃对抗既有国际格局的大旗——“我蛮夷也”。

这三点,恐怕就是楚国重新作出战略调整的转折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