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晓枫谈船舶动力发展简史 -- fxw700

共:💬36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八卦为主,对本文的内容的不负任何责任

离子发动机、等离子发动机等虽然也叫发动机,但是和内燃机、燃气轮机等不是一个东西。这一个类的东东推力小,毫牛级的,但是可以长时间工作,由于太空没有阻力(含糊的可以这么说,要是真没有阻力,那也就没有电推什么事了),所以特别适合用于空间推进,例如用于轨道保持和姿态定位等。

发射卫星,一开始大家什么也不想,只要把卫星扔上去就行了,也不没有姿态控制或者定位什么的需求,于是什么都不用。后来呢大家有点追求了,要求那个卫星不要乱跑,也不准乱瞅,就需要一个办法让那个卫星不要乱动。一开始用的是压缩空气,但是那点空气几下喷完了,以后卫星还是乱跑。随着卫星工作时间的增加,大家就改用化学火箭了,化学火箭的工作时间能长一点,但是还是觉得不够长。对于航天而言,所有的东西都得从地上背上去,因此航天人有一个口号叫做“为减轻一克重量而奋斗”,因此大家还是希望能让背上去的东西能多发挥点作用。

于是大家就琢磨,要想能产生推力,应该需要两件事,一是能量,二是工质,无论是压缩空气还是化学火箭,都是自己把工质和能量背上去,于是工作时间(比冲)无法太长。因此如果能在太空中获得能量,也许能少背一点东西上去,或者让背上去的工质多做点功。

在天上,什么能量容易获得呢?

势能和动能?这可不能随便用,倒是可以用高度换取速度,只是这样的话几天就掉到地上了

热能?有用的,比如核反应堆和核电池,但是这东西万一掉下来怎么办呢?现在一般只用在那些深空探测的飞行器上,要祸害也祸害别人去!

最后大概就只有那个太阳能最容易获得了,然后再用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成电能,在天上没有打雷下雨阴天多云之说,因此电能可以说几乎是无限的,这也就是发展电推进的最初动力了。

所有的电推进的原理都是相似的,即把工质放在磁场或者电场或者电磁场里面加速喷出去以获得反作用力。

为了能够在在磁场或者电场或者电磁场加速,必须想办法让工质带电,比如变成离子或者等离子体,因此必须用容易电离的物质作工质,例如氩气氙气氪气等等。

根据不同的原理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技术,老毛子用的是SPT稳态等离子推进技术,老美则用的是离子推进,两种技术在性能和寿命等方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习惯而已。

据说老毛子的SPT的发明人莫洛佐夫在完成SPT后,另一个设计局的方案也完成了,然后两个设计局狠斗了一番,桌面上和桌面下的勾当都使了不少,最后莫洛佐夫赢了,取得了先上天试验的机会。然后呢,另外一个设计局就没有然后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用一个没有经过考验的技术,尤其是对于航天这种基本上算是单件生产的领域。

国内呢,卫星姿态控制等主要还是用的化学火箭等,这导致国内的卫星的寿命比国外少近一半,目前国内好几家单位都在竞争电推进,斗得也不亦乐乎,甚至可以说是惨烈,也因为大家都知道,由于这个的市场容量太小,只能有一个赢家,一旦输了前期的投入就会全都打水漂了,前人的例子都在那里摆着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