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编辑】美洲经济周报0629 -- 南方有嘉木

共:💬564 🌺4127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参考

关于明史议题,有问题的部分,都在古城老农兄的主帖

“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链接出处以下的数百个回帖中。

相关的帖子,俺简单梳理如下:

筱风:

关于明中后期收税问题
链接出处(全部文字几乎全部遭了毒手)

实际上是税源逐渐枯竭导致中央财政窘迫,最终走向破产的问题。

明农业税始终是明朝财政支柱,商业税长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士大夫和明宗室长时间持续土地兼并,至明朝中期,大地主阶级掌握的土地已经相当惊人。嘉靖时期首辅徐阶就是松江府大地主,拥有土地二十多万亩。而明朝士绅不纳粮,大地主阶级通常都是士绅阶层,他们不用交农业税。他们还想方设法瞒报,少报以逃避缴税。与之对应的国家税收也相应骤减,而国家开支并不见少,财政走向破产的趋势也就很明显。

明朝东南地区地主阶层有长期资助有希望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贫家子弟的传统,这些穷人子弟考中后多数人都会回报自己恩主。而朝廷重臣中广置田庄的也不在少数。这就导致了任何有关丈量土地,增加税收的办法都被称为‘扰民与民争利’,受到朝臣,士大夫的猛烈攻击。即使是张居正这样的名臣也难免人亡政息的命运。

明朝另外一个可以开源的税种是商业税,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明朝对外贸易茶叶,丝绸生产也掌握在大地主手中。这些人与大海商,海盗联合(有些自身就是大海商),长期参与合法或走私贸易,获得巨额利润。而明朝商业税只是洪武定下的三十税一,有提议增加商税的同样也逃不掉‘与民争利’的恶名。更何况大商人做的大宗货物交易根本不会上报,同样一两商税也不交。明朝尽管名义上禁海时间很长,但大明海疆上仍然非常热闹。只不过贸易中流入中国的大量白银只有极少数进了大明国库。万历费尽心机,背上贪财,扰民的恶名,明朝商业税也只占总财政收入十分之一。这个大地主,大商人,官僚,士子的联合集团在明朝中后期政治中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林党不过是他们支持的一个政治集团。

这样一个附在大明身上吸血的集团最终导致中央财政破产。明末朝廷对内无钱赈济灾民,还要雪上加霜:崇祯裁掉驿站节省30万两白银,直接导致失业的驿卒李自成造反。对外没钱发给关外抵抗后金的部队,闹饷事件此起彼伏。最终内忧外患导致国家的垮台,这个集团也终于淹没在乱世之中。

(这篇全文转载,因为几乎全部都被中招——可怜的筱风兄!)

种植园土:

洒落兄写得很激昂,可惜不是历史
链接出处(温体仁害死袁崇焕那段)

崇祯和阉党是仇敌,他初期鼓励东林党和阉党斗,启用了周延儒等人。但很快对东林党失去信任。选了温体仁。选这个“问题人”,很大程度上一是因为他不是东林党,二是他事实上配合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积极告发袁崇焕,导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但是崇祯对温体仁也很快失望,他实际上重新在转回依赖宦官的思路上去。温体仁被免职就是因为得罪了崇祯身边的太监。如果崇祯不吊死煤山,一个新阉党掌权不是不可能的。

鼎:

不能全怪东林党,是整个统治阶级腐朽了
链接出处(厂卫制衡士大夫一段)

东林党一党独大,那也是崇祯不懂管理,不该废掉魏忠贤,还废掉了厂卫,让权力失去了平衡。锦衣卫是监察百官的,崇祯搞垮魏忠贤后,大大缩小了厂卫的权力,锦衣卫成了皇帝的保镖,于是皇帝控制不了百官,百官就成了经商集团代言人。有人举报官员行贿送礼,文官集团去查,一般就成了查无此事,如果是锦衣卫去查,那就不同了。

鼎:

厂卫相当于检察院和反贪局
链接出处(厂卫的作用)

唐朝、清朝都有,只是叫法不同,清朝有内务府,你看一下雍正时期的统治就知道了。锦衣卫是明朝朱元璋时设立的,其实就是个行政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检查院,关键是锦衣卫监察百官,百官当然不喜欢锦衣卫了,故意把厂卫说成是特务。其实锦衣卫和东厂对百姓是无害的,就像现在的检查院和国家安全局,普通百姓根本接触不到的,但是贪官痛恨他们。

洒落: 链接出处

园土兄,高层的政治斗争和人事变动只是历史的表象
(关于张居正的作用,以及万历“不成熟所以清算了张居正”这些内容,还有关于东林党代表的士大夫截留税收的内容)

东林党的本质是东南地区的士绅官僚作为资本的代言人,向皇权索要权力。看东林党的政治述求就知道了,要求减免矿税和工商税。而白银的持续流入更加剧了中国土地兼并,士绅官僚一边大肆兼并土地,一边又要减免矿税和工商税。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截断朝廷的税源。不管他们的口号和政治述求多么伟光正,也不管他们个人的人格气节是否伟大,能力是否贤愚。作为一个政治团体,东林党本身就是以削弱皇权的面目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也就是说,随着大航海时代贸易带来的白银持续的流入,士绅官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倒向资本带来的巨额利润一边。

张居正在万历初年的改革,是皇权压制士绅官僚势力做的最后的努力。万历未亲政以前,张居正实际上是皇权的代表。万历成年亲政以后,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清算了张居正。实际上是削弱了皇权本身,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皇帝再也无法在文官集团内部找到同盟军,此后万历只能依靠消极怠工来对抗整个文官集团,但历时悠久的国本之争万历终究还是输了。

洒落:

世界上就没有纯粹的学术性的明末财政危机
链接出处

归根结底,中国历朝历代士大夫阶级权力最大的就是明朝。明朝的士大夫阶级对帝国的控制是全方面的,上至皇权下至庶民。明末的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也是通过沿海贸易大量流入的白银被士绅官僚截取,加剧土地兼并从而在根本上截断的帝国财源的缘故。

西瓜子:

老兄,你有一点没有注意到
链接出处(我对洒落兄观点的一点延伸性讨论)

其实洒落老兄已经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就是:皇权,并不仅限于皇帝本人,万历初年的张江陵、厂卫、司礼监为代表的宦官机构,都是皇权的范畴,皇帝是在做木匠活儿,但是王振、魏忠贤、汪直等九千岁们一直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刻不懈怠地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对抗实际控制帝国命脉的士大夫集团,打压其通过无限扩张本家族本小集团本人本阶层利益、进而最终掏空帝国根基、导致帝国崩盘的(不可逆的、作为历史必然的、导致每个王朝崩溃的)一次一次不停重演的、名为"王朝周期率"的进程。

战略还是忽悠:

转进?老子还没说你转进
链接出处(全文都可参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战略兄详细说明了士大夫们在明朝截留国家税收的实质)

不管怎么算,征矿税、商税、典税关税都比增田赋要合算,别说富人们没钱交,康熙年间一年上千万两东南也交上来了,明代百万两还叫苦。东林党的根基是东林书院,能进这种贵族学校读书的,身份明白的很,顾宪成在吏部干了那么多年以后进内阁,东林党人没势力没身家后面没地主商人矿主海商?这不是童话故事和抒情散文是什么。东林无非想着保持自己利益,换个主子继续玩而已,谁知道换来的这个主子比较凶残,收税收的更狠。清的20%多的矿税不是照样交,明朝时候怎么就叫苦了?康熙21年垦田600万顷,交税3000多万两,明朝几百万两怎么就交不起,还不是清比较凶残明朝皇帝好欺负嘛。明的加饷480万两加到田赋上,加到东南也就罢了,全国平均加,东南还要拖欠,这是谁给的政策。

最有钱的东林党人自己掌握内阁话语权,搞出来的政策让自己不交税还让陕西这种饥荒地跟东南一个标准纳税,把税负全给农民,东林不负责,谁负责。

还有战略兄的这篇文章

板子不打到东林身上打谁身上
链接出处内容同上,大家也可以参考。

洒落:

明朝掌握枪杆子的正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链接出处(观点:对明朝覆亡负责的,就是那帮掏空国家的士大夫)

PS:另外,那篇嫌疑文章的链接在此,大家可以自己对比一下看看外链出处

通宝推:南方有嘉木,愚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