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89):小潜艇 -- 本嘉明

共:💬38 🌺2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89)-7:哨戒潜艇

我们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海军现役的军舰,除役后可以改装为海警或海监船,那么这些海岸警卫单位,可以不可以装备潜艇?

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海关和海警可以有潜艇,用于针对用潜艇走私的犯罪行为;渔政可以有潜艇,用于对海洋环境的科考,对各种人为污染(如海轮漏油)的观测;另外,沿海浅水区的救灾/打捞,也需要潜水作业。

但这些用途,也限定了这类“警政用潜艇”,必须是浅水,近海,微武装或者无武装,总之是民用型。

潜艇这种武器,有其巨大的优势,因为是“海水当被地当床,龙王见了也揖让”,潜艇钻在水下,第一是不好发现,第二是以海水为防弹装甲,发现了对其打击手段也单一,所以各国反潜的装备,都是既贵又少,哪怕你只有一大堆30年前技术的老式潜艇,人家也很头痛的。

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事情就很简单:如果海岸警政单位(就是那“五龙闹海”)要装备潜艇,那么装备何种潜艇?这些潜艇,能否“军地两用”,让人家头痛?

(一)

潜艇民用化,目前看唯一的抓手,就是(水面排水量)25吨级的SEEHUND(德国“海豹”级)的改型。因为小,规模生产并且国家适当免税的话,标配艇(不含机械臂等选装件)造价40,50万人民币,有希望打下来,老百姓玩得起。

而警政用艇(哨戒潜艇),就可以大一点,贵一点。比如沿海巡逻,跨海大桥的桥墩清洁和探伤,海事救助,可以用120吨级的小潜艇。

这里我们借鉴一下伊朗的120吨级“Ghadir IS-120”小潜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款潜艇适用于浅水,长29米,艇体直径3.2米,装备2具533MM鱼雷(作战中不可再装填),艇员18人,水下航速11节,航程1200公里。据说出动一次,自持力50天。伊朗共制造了16艘(6艘自用,10艘出口)。

中国的海岸线长,周边邻国先进潜艇多,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局势复杂,需要大批“警惕的眼睛”,充当守村口的儿童团员,防止别人来钻篱笆墙。同时,这些潜艇也不需要威猛的火力,一旦发现目标,只要放出浮游天线,向岸上报告,随后用主动声呐轰击目标,迫使敌艇上浮出示国籍就行了,对方如果乱来,那天上人间,一堆大哥赶来围观,就算《卡特号》恐怕也讨不了好去。当年在黎巴嫩维和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军官,就曾用手枪逼退以色列的坦克,我们的哨戒潜艇是保卫国土,捍卫主权,大义凛然之下,不需要考虑装备的差距,谅你小子也不敢乱来。所以,我们可以把伊朗艇的2具533MM发射管,改为324MM的鱼-7鱼雷发射管2具,并且专门生产一种“减装鱼-7”,就是减少战斗部的火药装药量,增加动力燃料(奥托燃料)装量,从而增加射程,减少爆破当量,以显示这款鱼雷,主要用于受敌潜艇攻击时的自卫,以及警告性攻击敌潜艇,而不是要追求一击毙命。

这款哨戒潜艇,固然按军品标准设计制造,但小就是小,这么个武大郎,跟正规潜艇部队的战斗力,没法比。那么怎么能“军民两用”呢?

(二)

我的建议,是“三位一体”,就是由两艘哨戒潜艇,外加一个“遥控功能舱”,组合成一个作战体,从而增强火力和自持力,能从正规潜艇部队手里分担一部分严酷的战斗任务,把宝贵的正规部队解放出来,用到对敌斗争的刀口上去。

组合的方式,是两艘“哨戒潜艇”,并排用钢梁联为一体,随后在两艇之间稍低的位置,再联上一个“功能舱”,从艇后面看,是个倒三角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两边两艘“哨戒潜艇”,灰色和红色是水平钢梁,蓝色是45度角斜钢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两艘“哨戒潜艇”的龙骨,中间黑色圆筒是“功能舱”。钢梁在铺龙骨时已经预留接口。

我们假定“哨戒潜艇”就是长29米,直径3.2米。那么“功能舱”就是长25米左右,直径2.3米左右,没有围壳,光溜溜一个特大号鱼雷。

“功能舱”不是单独自走的,因此不必顾忌操控所要求的“长宽比”,可以设计得比较细长,从而尽可能减少正面水阻力。

第二,“功能舱”不携带人员,所以可以省略一切人员维生要求,比如温度湿度调节,氧气供应,厕所,逃生舱门,等等,从而充分利用宝贵的载荷和空间。“功能舱”内部分为多个小舱室,包括鱼雷舱,自身动力舱,柴油舱,电池舱,液氧舱,淡水舱,自备的浮力舱和吹气系统,等等。因为不必考虑人的耐受程度,这些舱可以是极冷极热,毒气弥漫,都行。

组合完成后,新的“合体潜艇”(就叫“三体潜艇”吧),总排水量大约350吨。主要推进动力靠两艘哨戒潜艇自身的动力系统(哨戒潜艇的推进功率,本来就设计得超出本艇的需求),操纵则由其中一艘哨戒潜艇(A艇)的艇长负责,这一组艇员也比较资深。B艇一组则是见习艇员,负责管理好B艇各个部门,按统一指令运转。如果A艇在战斗中受创,则由B艇接管指挥。A,B艇都可以从“功能艇”的仓库取用柴油,电力,氧气,淡水等流体物资。

这样,“三体潜艇”拥有两套人员,两套指挥/侦察/通讯系统(其中一套备用,或背对背分区警戒),三套各自独立的浮力舱,至少2套推进系统,作战的自持力/生存力都大大增强。

“功能舱”的前端,是类似于“战斗机火箭发射巢”的设计,密密麻麻分布了7个鱼-7发射管。尾端可以是第三套螺旋桨(增强“三体潜艇”的航速),或者不装推进器,改为数枚尾射鱼雷。这样,“三体潜艇”有3-4组发射管(哨戒潜艇各一组;“功能舱”有1-2组),至少11枚鱼雷以及一些深水炸弹,一般的反潜和自卫,胜任有余;如果攻击海面大小舰船,也可以一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歼-8的火箭巢

“三体潜艇”要求达到的作战半径要求,当然很简单:日本的下关、博多和长崎(近佐世保基地)三港,距离舟山群岛大约950公里;鹿儿岛港,距离上海800公里。日本潜艇部队的母港虽然是横须贺和吴港,一旦30艘“三体潜艇”接近长崎,人家肯定出来欢迎,基洛和元级跟着“三体”就是了。

(三)

我们这里先把这款120吨级的哨戒潜艇称为“120型”吧。至于“三体潜艇”,姑且称为“蝉级”。

我们希望,120型的设计目标,首先是安全可靠,皮实耐用,维护简易,全寿命费用低;其次是与海军现用的观通数据链等,可以无缝连接;第三才是功能尽可能多,战斗力标准尽可能高;第四是降低噪音。就是说,这个艇因为不是军用,不必考虑追求静音,而且因为吨位小,装备简陋,也正好节省造价。总之,这就是常规潜艇部队里的“皮卡主义”。

120型要供应“五龙闹海”的5大部门,各部门的偏重点不一(比如海警要加装遥控炮塔),但基本格局是统一的,艇艏一定有2-3个324MM鱼雷发射管,平时用来施放线控鱼雷型潜水机器人。假定总数300艘,分配到5大部门,1/3在执勤,1/3在船厂维护,1/3在来回路上,那么每个部门平均也就摊到20来艘正在海域巡逻,这对于中国固有的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已经是“珍稀动物”,完全不成气候,更不要说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了,列位友邦,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而每两艘120型加配一个“功能舱”后,组成的“蝉级组合潜艇”,总排水量也不过350吨,个头先天不足,即便以便携式军用装备临时补强,再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在自动化和微电子/信息战方面的升级,那么能在较小的作战半径里达到老式的“明级”常规潜艇(水下排量1800吨,8具533鱼雷发射管,14枚鱼雷,续航力15000公里,54名官兵)战力的70%,已经谢天谢地了。这就好比是两个志愿军侦察兵背了一口袋炒面,靠这个,奇袭白虎团还行,活捉李奇微就不可能了。

但这个简陋战力,已经足够了。300艘120型里抽出适用的,至少可以组合为120艘“蝉级”,四面出击破交,专打敌国走国际航路的商船,从而让海军的正规潜艇部队腾出手来。日本的常规潜艇,在役16艘,另有一批服役16年就强制退役,现在封存着的旧潜艇,就算能马上配齐艇员,可用的也不过20多艘。如果不考虑“空天战场”中的其他战斗节点,单单双方的潜艇PK,“蝉级”肯定不是“亲潮”级的对手。但一则,以多胜寡,上百艘“蝉级”虽说噪声如雷,但利用大陆沿海的岛屿阵位,在国际航道上出没,捕获特定目标,那么不论日本的潜艇还是反潜巡逻机,你忙得过来吗?二则,钓鱼执法,“亲潮”固然有能力捕蝉,难道就没有黄雀在后?

第二,由于120型的简陋,根本不是正规潜艇的对手,因此和平时期只作为警政平台,人员编制和费用都不在军队里,只是作为“城管”存在,谈不上“XX威胁论”。

第三,这些120型又是海军专门人才的“涵养池,过滤池”,海军潜艇部队退役的军官和老兵,可以在这里任职,继续发挥一技之长,保持专业水准,作为预备役随时听从海军召唤。潜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则先到这些120上实习半年,熟悉潜艇部队的内部条例,熟悉海底环境,由海军退下来的120艇长们仔细选出最优秀的新兵,送到海军去;余下在实习中暴露出身心弱点的,就留在地方部门算了,毕竟海军的元级要金贵多了,作战要严酷多了,送错一个兵,后患无穷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