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为什么在近代500年间落后于西方-李约瑟问题 -- CaoMeng

共:💬41 🌺389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我读史所得,认为是哲学指导思想和地理位置两者

的合力造成,而且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的筛选过程也受地理因素影响。

先贴一篇旧文《古希腊先哲》,说明东西方在思想启蒙阶段,哲学指导和思维方式就产生了不同。

苏格拉底(Socrates),他的学生帕拉图(Plato),以及帕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并称“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常常被跟东方的孔子并称。这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二者的思想都相关于伦理和人的道德修养。

记得小学时代学过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亚里士多德,或称亚子曰:“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由于亚里士多德当时是人们心目中真理的化身,伽利略为了反驳这个说法,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实验,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当年年幼的我,第一次知道亚里士多德,就留下了他是“反动学术权威”的深刻印象。一试就能明白的道理,不实验就乱下结论,还不许人反驳,可不是顽固不化么?

年纪渐长,才终于意识到亚里士多德的伟大。亚里士多德的那段话,是一段关于物理的论述,再想想他说话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00年。他的对错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于蒙昧中开辟出新的领域和天地,指明了一条前进的方向。在希腊三贤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的传承和发展堪比开天辟地。亚里士多德最终创立了逻辑学,并开创了包罗一切的科学体系,包括物理学、动物学、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气象学、地质学等等。用中国人的话说,亚里士多德可以算是现代各理工学科的祖师爷。他的著述不仅仅于此,还包括音乐、戏剧、诗歌、哲学、伦理道德和政治等人文学科。其中,哲学也许应置于更高位置,它是抽象的抽象,是规律的规律。

在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子的思想包含有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可惜在汉朝,由于政治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它被彻底摒弃了,从此中华文明开始瘸腿走路。

也许正是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些差别渗透于政治、伦理道德、科技等一切领域,一直到今天还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孔子的儒家学说,主要关于政治和伦理道德领域,集中在“人”身上,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专门别类的研究。“天人合一”讲究的是人对自己的内视和反省,而不是将眼光投向自然。后人对他的思想的附会和发展,使儒家影响力蔓延到其他领域。比如“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导致自然科学领域方面没有顶尖和足够人才以及金钱的投入。社会地位和利益的导向,使得有钱、有闲、智商高的人都去读四书五经,考科举去了(“官本位”)。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政治、伦理、美学、自然科学等都归于真理或者智慧,放置至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类似于宗教似的虔诚。哲人,也就是爱智慧的人自然也值得推崇了。

中华文明启蒙的早期,缺了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他们创立和发展的政治、哲学、逻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可以看成我们常说的“道”。道者,万物之本,是世界的本源,万变不离其宗,包括社会运行的规律和客观的自然规律。“术”,是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应用。整个封建时代的中华文明,由于缺了成体系的逻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这些基础之“道”,所以尽管常常在“术”、“器”上领先世界甚至有很多亮点,却无法由点及面,后来更逐渐落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火药和火器,却没有发展出成体系的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深受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这一数学学派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所创建,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被迫解散,主要成员为天文家、数学家、音乐家。这个学派被认为证明了勾股定理,据说毕达哥拉斯斩了百头牛庆祝定理的证明,所以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百牛定理”。同时,毕达哥拉斯流派是集数学、宗教与政治于一体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神,不是其他各种宗教的拟人化的存在,而是抽象的数字。他们信奉“万物皆数”。毕氏学派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然而,毕达哥拉斯的学生希帕索斯(Hippasus)计算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时发现了2的开平方根是个不可通约量,即无理数。这个无理数的出现动摇了整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础。希帕索斯(Hippasus)被要求保密,但他仍然坚持把这个发现散布了出去。相传他扬帆远走时被学派的信徒追上并杀死。可以说希帕索斯以身殉了数学之道。

柏拉图在老师苏格拉底被处死后外出游学,访问过毕达哥拉斯学派,受到了很大影响。柏拉图的宇宙观是数学式的,他把天文学看成数学的分支,比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等等。在40岁时,创立了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后来现代学术机构都称为Academy,在学院里教授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将毕氏的学说传播出去。最杰出的学生里,有亚里士多德和欧多克斯(他解决了无理数的发现导致的第一次数学危机,希腊数学的重点从数转向了几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数学和科学界的影响非常巨大。

柏拉图提出了一种将世界切分为智慧和感知的二元论。由“至善的形式”(The Form of the Good)或称终极知识(柏拉图心目中的上帝)发源出其他各种形式。哲学家要用理性的方式(推理和逻辑等)去透过感官和直觉,认识到部分的真实(认识全部真理是不可能的),翻译到中文是“形而上学”。爱因斯坦就接受形而上学的哲学观,认为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至善的最完美的终极的“理”。而钱学森认为整个西方世界的科学都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西方哲学认为人是无知的,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认识真理,采用的具体手段是分门别类,层层深入,越分越细。我们中国的哲学思想则是整体论的,着重论述事物整体特性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点现代的系统论的理念,不会去穷尽细部。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主义的奠基者。他的方法论对于数学方法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指出了正确的定义原理。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公理的必要性,因为这是演绎推理的出发点。他对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三段论法,并把它表达成一个公理系统,这是最早的公理系统。他关于逻辑的研究不仅使逻辑形成一个独立学科,而且对数学证明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从古希腊数学开始,西方人就把数学当成是一个哲学的宫殿,数学的发展是系统性的。希腊人着重于逻辑的建构,努力建构数学大殿的框架结构。希腊人对数学付出了足够的虔诚 ,他们把数学当成是世界的本身,甚至是神一样的存在。相比起西方,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往往是点的突破,偏重于应用性,往往出于实际需要,比如编写历法等,发掘出几件数学工具来使用。

后来,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兴起,使得希腊文明转入低谷。古希腊的很多科学成果都保存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里。该图书馆于公元前47年和公元641年两度遭到焚烧。公元415年,新柏拉图学派女数学家希帕提亚被基督徒杀死。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关闭雅典学校,禁止传授数学。但是,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等文化核心,仍然得以传承。中世纪僧侣哲学以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为代表,意图用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概念来讨论神学命题。僧侣们虔诚的学习各种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的理论依据。他们希望用逻辑学的方法真切的证明或者计算神的存在,例如计算一根针尖上可以有多少个天使。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开放,很多的希腊成果由阿拉伯人,甚至埃及人传承了下去,最后又流传回欧洲。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典籍。其后,拜占庭的陷落使得大量古希腊文献流到意大利,促进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得古希腊文明再次被光大和传承。欧洲对古希腊文明,是一种主动的认祖归宗,是一种文明的嫁接。

其次,说说地理位置对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在农耕时代,能供一个弱小部族逐渐壮大、世代安定栖息、建立统一国家的地方,除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理上的相对隔绝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周围被沙漠和大海隔绝,土地肥沃,文明早早就成熟发达。在文明上,由于安逸富足,埃及的文化精英阶层很早就过上了固化的神的生活,他们建金字塔,陪葬品把死后世界的种种享受都考虑的很周全。而我们中华民族,也曾是受上天眷顾的民族,黄河长江灌溉土地,喜马拉雅山脉、荒漠和海洋等的地理上隔绝提供了保护。这种对农耕民族来说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文明更新换代式的进步则是祸福相依。

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基本以两河流域和地中海区域为中心。从有文明记录起,就是航海民族、农耕民族、游牧民族的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从荷马史诗里记载的奥德修斯航海记,到雅典和斯巴达的海上舰队决战,到后来罗马和迦太基的海战,表明这个地区航海技术早早发达,地中海仿佛内湖,联通了亚、非、欧各大文明。此地交通可以说是四通八达,被高度文明化的埃及、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爱琴海地区所包围,成为军事、商贸、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此地还是丝绸之路的终点。航海意味着商业文明的发达,带来人群、技术、财富、思想的流通。西方文化的起始,就是航海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结合,一代代不同形态的文明在此崛起、兴盛、衰败,有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犹太文化、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罗马、迦太基等等,都提供了新血,最终逐渐融入到了西方文明。

相对而言,中国在汉朝后,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要求大一统的思想,学术上进入了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皇权与儒家的绑定使得它们互相促进,儒家成为至高无上、不容否定的权威。对权威,而不是知识的崇拜,禁锢了人们的思维。科举制度如同大网,将受教育者网罗进儒家,无可逃脱。在基础教育的内容上,在西方,柏拉图早就提出了“七艺”,也称为“自由七艺”(Liberal arts),提倡一种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后来在中学成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七门课程。到了现代,又发展成博雅教育,或者称为国内炒的很火的“素质教育”。无独有偶,中国古代《周礼》也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通才教育概念,后来孔子开私学将其普及民间。但是,后来儒家在中国对思想上的禁锢逐渐加强,基础教育的内容向科举制度靠拢,慢慢只侧重于儒家的教义。

说起儒家的政治思想上的贡献,是建立了一套金字塔式的社会秩序,“君臣父子”、“三纲五常”,覆盖社会管理和家庭生活。君王臣民、男人女人,士农工商、妻妾嫡庶,都要在各社会等级和家庭里中安于自己的位置,不守秩序的人要被惩罚。 这种阶层固化,会导致社会陷入停滞和僵化,累积巨量的社会矛盾。后来出现了科举制度对这一体系进行了修补,底层的部分人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上层,从而使得各社会阶层出现了一定的流动性和活力。在农耕文明时代,这套体系还工作得不错,用了两千年,虽然每两、三百年由于矛盾积累过多要重启一次,但重启完了还能接着用。就跟windows操作系统似的,虽然毛病多老当机,但功能俱全,也能凑合着用。

总体来说,中国在被外界用武力砸开大门以前,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封闭,与西方以及阿拉伯、波斯等文明的交流不够通畅。在东亚地区,又没有出现有分量的文明竞争对手。儒家反而作为优势文化向四周传播,同化了更落后的游牧民族。

如果喜马拉雅山和海洋能永远隔绝外界的干涉,我们这天人合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还能持续很久,消耗的能源少嘛,肯定不像今天这样整天操心煤慌、油荒、环境污染什么的。

然而这个隔绝终究被打破了,儒家这种适应农耕文明的思想体系,除了思想品德部分能作为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被传承,其他部分恐怕都已经被革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