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口述历史】惊魂三则 -- 老顽童

共:💬69 🌺732 🌵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肖锋

实在点儿背,金门一战隔海遥望部下陷入绝境而无能为力不提,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磨河滩,竟然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百团大战时,团长陈祖林和政委肖峰率晋察冀边区4分区老五团二营主攻娘子关,老红军邓仕均则带1营主力1连乘黑夜渡过温河,向附近日军盘踞的的磨河滩火车站发起攻击。不料,当晚午夜时分一列载有数百名退伍伤残日兵的火车恰好过站,后面紧随运载武器弹药的装甲车。日军退伍军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遭遇突袭后阵脚不乱,纷纷拿起装甲车上的武器参加战斗,一面保卫车站一面反守为攻,敌我力量对比骤然逆转。邓仕均遂指挥全连退至磨河滩村,凭借街道民房坚持战斗。次日,从阳泉方向来援的日军铁甲车队会同车站守军和重新武装了的回国退伍军人,以数倍兵力猛攻磨河滩村。1连苦战竟日,打退日军10余次进攻,毙伤敌200余名,最后仅有不足20人突围返归主力部队,大部分同志英勇牺牲。

该连前身为叶挺独立团“模范八连”一部,宁冈会师时编为红4军28团8连,1931年改编为红11师31团2连,得名“红二连”。此役后荣获“血战磨河滩钢铁连”英雄称号,班长赵小三、司号员李锁子、卫生员王全友等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晋察冀边区授予邓仕均连长“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鏖战正酣时,五团团部却是隔河相望,爱莫能助。据时任电台队长的梁健老人回忆:

围村的日军多达六七百人,携带有山炮、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等武器。虽然敌我双方的火力、兵力相差悬殊,但晋察冀部队是跟随聂司令员的老红军发展起来的,连以上的干部大多参加过长征,作战勇猛顽强。

敌人每次进攻前,先用炮火压制,把村子炸得硝烟四起、火光冲天,但我们的部队隐蔽得非常好。等炮火一停,成群的敌人扑向村里时,我们的人突然开火,一群群的敌人冲进村不久,就被打了出来。敌人虽然反复冲锋多次,均未撼动我方阵地,反而留下了几十具尸体。

(我们当时)就隐蔽在距战场很近的河对岸的山上。对面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每个人都咬紧了牙,什么话也不说。团首长“冷静地”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村子那边的战况,但谁都看得到他急得满头大汗,望远镜被捏得吱吱地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隔岸观火”的情况呢?其实,团首长不下救援命令是出于以下的考虑:当时这边是团部直属部队,有团首长、几个参谋、股长和电台队十几个人,还有警卫连的几十个同志,加起来人数不到一百,很多人连武器也没有,附近也没有能赶来增援的兄弟部队。以当时的情况,即使团部这一百来人全冲过河,也不见得能突破对面敌人的包围圈,即使突破了包围圈,搞不好还得被敌人反包围。

看着自己人被敌人围着打却帮不上任何忙,那滋味真不知道怎么形容

不幸的是,这滋味肖锋近十年后又在厦门体验了一回,痛彻心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