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说王景利的事故(一) -- 中亠

共:💬61 🌺66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非科学文字,细节从简

细节多了我自己就不明白,更无从让大家看懂。

首先,据说顾老确实批评有人不看资料,其实当时资料中有……等等。但是我找不到原文,也没有说这话时间地点,无法判断是否与这架飞机的事故相关。顾诵芬谣传是个洗脚看书的人,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这个很有可能。当时的翻译情报也不是书本,如果牛顿定律一二三看下来,估计以前没见过,而有相关知识的人,80%能看懂。但是先看一个实验,再看一个结论,没有头尾地看下去,没有半个牛顿也难串起来。

第二,自己的技术水平是个问题。有了know-how,也不一定做出来。当年山寨米格21,搞到了三样东西:部分配件,一架残骸,一架飞机。研究过后下的结论是“这是一架全新的飞机,我们不能完全照抄”我对这话的解读是当时航空工业的水平,没法儿全部做出生产米格21的部件。

第三,计算机也是问题。80年代的微机,象苹果2,肯定满足不了飞控的指标。中型机倒是可以,只能放在火车上用。似乎能用在这里的计算机都要到巴统去盖章。

第四,有了两台计算机以后添了很多事。任务分配,宕机的监测,如何抛掉宕掉的计算机,宕机时的指令是否能收回,宕机是否重启,重启后如何重新加入。这些方案有了,也是要测试的。

第五,我可以肯定当时飞机上一定有一种冗余措施。那就是原来的机械控制。毕竟是在成熟机上做实验,现成的已经给你摆在那儿。但是两种控制如何转换,转换的速度如何,是否满足这种紧急情况我们看不到资料无法判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