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国小记】之走走想想 -- 南方有嘉木

共:💬175 🌺1029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给嘉木姐提供一个真实的案例

家乡在江汉平原上,水患严重,解放后组织建设水利工程包括:汉江大堤,人工干渠,乡镇为单位的河沟渠汊。其中汉江大堤在50年代几次洪水中发生过险情,在98年中基本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但是人工干渠和河沟渠汊几十年来淤积坍塌湮灭的厉害。

1996年左右县里为消除水患,有几种选择,一是大规模清淤,重建农田小水利,二是再开挖一条人工干渠。

第一个选项由于基层组织不力,耗费人工较多而被放弃,最后选择在两个镇交界的地方开挖人工干渠,并在几处分水处建立了排灌站。

结果呢,因为河沟渠汊雍塞,相当于小血管堵塞,所以干渠竣工后水患并没能消除。在下大雨的时候看的很清楚——平地起水是主因,而各个河道上面,下游排不出去(下游通往市区,大水一来会闭闸减轻对市区的冲击),上游不断来水,所以家乡现在还是“水袋子”。

=============================

在Sychaguan里面有朋友收集了一批80年代编写的中国国情丛书,官样文章当然读起来没什么趣味,但是通过这些材料却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前30年TG组织的厉害之处------把一般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比如对普通民众老百姓的组织、管理、教育、激励等等,并不是如今很多人想象中的“骗”和“逼”“强制劳动”。

而当时的组织和决策,更多的是上级组织设计和实施,基层组织动员,只不过当时的工程施工能够更多的考虑老百姓的需求,能够吸取本地老百姓的经验和智慧(几代人生活在一个地方,当然会有经验和智慧),在我看来这就是“民主集中制”吧。这个工作模式应该比吸收普通民众进入行政决策体系更加高效-----农民是比较狭隘的“狡黠”的,让一般农民考虑超出自己视线范围的事情,有点不太现实。

而嘉木姐考虑的后两条,我觉得基本没有现实性。家乡的村干部人大代表都是有一定家族势力的,否则根本不能做任何一点事情。势力不行的被选举上了也不敢干,我们村里就发生过选上之后连夜跑路的事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