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马其顿军团遭遇秦军的一点新思路-交叉比较 -- 龙眼

共:💬185 🌺1311 🌵1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秦军大败匈奴骑兵到秦军大败马其顿方阵

秦始皇三十二年夏秋之季,按原定的作战计划,蒙恬自上郡出发,经榆林进入河套北部,一部军由义渠萧关之道进入河套南部,两军所至,攻击散落的匈奴部落,未遭遇重大抵抗。到本年初冬,已经将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全部扫荡肃清,匈奴残部向西北方向渡河而逃。蒙恬乃将两军推至黄河南岸,度过冬季,以待来年春季的战斗。   秦始皇三十三年初春,蒙恬主力军由九原(今内蒙古五原县)渡过黄河,攻击高阙与陶山(今狼山山脉),一部军西渡黄河进入贺兰山脉。匈奴震于秦之兵威,向北远遁。于是秦赵原被匈奴侵占之地全部恢复。 之后,秦始皇派蒙恬驻兵上郡,防御匈奴。秦帝国把此次战役的目标定为收复河南地,秦国作了多年战争准备,攻击非常猛烈。蒙恬率三十万大军经榆林北上,迅速攻占了河套北部地区,同时在北地、陇西的秦军也向河套南部地区发攻。   面对秦帝国的忽然发力,匈奴人没有什么准备,在河南地的匈奴兵又多为分散的部落,丝毫不能抵抗大秦的铁骑,纷纷溃败,秦国很快就收复了河南地,一直推到了北河(今乌加河)北逐匈奴三千里。

  在争夺了河南地后,蒙恬清醒的认识到匈奴人必然不甘心失去河南地,肯定会组织反扑,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在第二年又向率主力渡河,杀入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在高阙、阳山、北假等地寻找到匈奴主力,与其展开激战。匈奴领袖头曼单于正集结起兵力,准备南下,不料秦军又一次杀来,措手不及,而秦军的士兵、数量、兵种上都拥有优势。蒙恬的部队连战连捷,给予了匈奴巨大的打击。头曼单于被迫退出了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退到阴山以北的漠南一带游牧。   至此,蒙恬对匈奴用兵,轻松取得完胜。而此后,蒙恬的三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北边,威慑匈奴,秦始皇随后在河南地设置了九原郡,置三十四县,并在公元前211年北迁三万户,开发河南地,使这里成为了富庶的新秦,成为了抗击匈奴的后方基地。

秦伐匈奴战争的结果正如<过秦论>里说的: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把匈奴给彻底打菘了。

当然这里没有具体的战斗描写,也存在秦军在数量上以多欺少的客观因素。但秦军的武器和战法对比匈奴肯定有较大优势,否则匈奴绝不会甘心一次一次地失败,总会利用自己机动灵活的战术来寻找战机创造战果的,不会输得这样心服口服。

在战争前期,匈奴骑兵总是望风而逃,说明他们有清醒的认识,知道秦军的武器和战法的厉害。其实,任何强大的中原王朝只要把军队训练好,就都不怕和匈奴骑兵正面对阵交锋,而是就怕他们不交锋,而搞游击战术,甚至游而不击,让你抓不住他们的主力决战。就象后来汉武帝刚把军队训练好,身经百战的匈奴骑兵都不敢在马邑和初出矛庐的汉军对决,后来汉武帝带着军队都跑到匈奴家屋里去了,大骂说你匈奴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赶紧投降,这么躲躲藏藏算什么鸟事啊?这等于是骑着匈奴脖子拉屎了,可匈奴主力还是不敢出来决战。这说明游牧骑兵没有在正面对阵中克胜中原王师的手段和胆量,只能靠机动灵活来攻击中原王师的补给线,骚扰疲惫中原王师以削弱之,最后再分隔包围,一口一口吃掉。

但是后来秦军直捣匈奴老巢,逼迫它不得不决战,要知道游牧骑兵不打则已,一旦打起来就必然是拼了老命的,因为一旦丢失水草肥美的地盘,就会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可结果匈奴还是被打败了,而且败得很惨。这个失败一定是败在武器战法和实力的无可乃何之上,而不是由于任何其他的偶然因素。

游牧民族的攻杀战法一般是依靠远距离的弓箭骑射,让对手还没有靠近就已经损失惨重,再来近战砍杀。这正是2万萨珊弓箭骑兵能够围歼4万罗马重甲兵团的根本原因,就是说'我能打到你,你却始终打不到我'。而秦国地处西北,长期和来自北方和西北中亚的游牧民族打交道,当然主要是打架,而且战争是相当的惨烈,秦国前期的几个国王都死在与西北游牧部落交战的战场上。而经过几百年的积累,秦国早就对游牧民族的战法了如指掌,应对自如了,否则也不会有秦穆公对西北的拓地千里。

而在秦军克敌制胜的武器中,就远距离武器而言,强弩阵法就是克制骑兵弓箭的有效手段。因为强弩的射击距离和射击精度都比马上的弓箭要厉害很多。射击距离提高50%以上(弓箭最大有效射程140米即百步,强弩最大有效射程至少200米到300米),而射击精度更是弓箭和步枪的差距。因此在100米以外到300米之间基本上是强弩的杀伤范围,弓箭毫无用处。而强弩的弱点是射击频率低,以一般松散的个人或队型很难对付弓箭骑兵长时间的冲击,等弓箭骑兵冲到100米内强弩兵就有被动的趋势了。可秦军是训练有素的纪律型部队,其弩兵是依次列队分波次发射箭矢的,所以打击力度可以持续很久,因此匈奴骑射的失败是必然的,才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而更进一步:这里的'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匈奴的那种雕虫小'弓',在使弓用弩的老祖宗面前,就和小儿弹弓一样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匈奴一弯弓就想起被秦军硬弩压制的悲惨场面,所以再不敢弯弓而报怨了。

而自秦朝以后,中国军队,特别是步兵要想对抗弓箭骑兵,最好的办法始终都是以强弓硬弩列阵对之,如果有好的骑兵再用骑兵掩杀。就是在军力最弱时的宋朝,身挂铁甲的金军也不敢正面硬碰以神臂弓(一种强弩)列阵的宋军,只能靠迂回包抄和打持久战来取胜。

而如果以强弩列阵的秦军,去面对马其顿方阵,那么马其顿人的命运一定要比匈奴人悲惨得多。至少匈奴打不过,见势不妙还可以骑马就逃,而马其顿的重甲步兵能不能够跑得过秦军弩兵都是个问题。如果两军在200米处接战,忽略两边都有的轻骑兵,而秦军的重装战车和打仗不要命的锐士步兵先不用,那么首先开火的一定是秦军弩兵。以秦军弩兵轮次射击,前后掩护的战法,对付匈奴骑兵的快速冲击都绰绰有余,那么秦军弩兵对付移动笨拙,慢如牛步的马其顿方阵就轻松得如闲庭信步、木兰秋狝了。

假设秦军弩兵一分钟射一箭,马其顿方阵一秒钟前进一米,那么等马其顿人走过200米,走到自己的长矛能碰到秦军弩兵的时候,秦军第一排的弩兵已经射了三箭,而三排弩兵已经共射了九箭了,就是乌龟、鳄鱼、大闸蟹也早给射成刺猬加穿糖葫芦了。

而且别忘了秦军弩兵也长了腿,由于没有笨重的长枪、重甲和圆盾,秦军弩兵肯定比马其顿步兵腿快,你能前进,我就也能后退,保持射击距离不成问题。而如果马其顿步兵从200米处就开始冲锋,那么其密集的方阵就会彻底散架,给秦军重装战车和锐士步兵以楔入的机会。到时候马其顿步兵近战不利的劣势会彻底暴露,秦军的重装战车可不是错用战术的笨蛋波斯战车能比的(我后面会讲到),而秦军做工绝伦的青铜长剑也不比罗马人的短剑逊色,只会给马其顿步兵更大的杀伤。

但总之,我认为到不了短兵相交的阶段,马其顿方阵过于密集,移动笨重的致命弱点使得它根本经不起秦军弩兵几轮齐射,而想跑又跑不过秦军弩兵,所以战斗在100米以前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没什么悬念。区区几万战术低级的马其顿方国的藩兵遭遇五千秦军弩兵而被彻底报销,恐怕中国史书上连写都不会写一笔。

而更有悬念的,也是我更感兴趣的,是以战国时典型的战车加步兵的战法,秦军能否战胜马其顿方阵?

通宝推:笑任平生,caoban,浣花岛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