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 古城老农

共:💬842 🌺10273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数据说话

关于明朝白银流入的研究很多。一般认为白银购买力在15世纪前半时期达到最高。之后,大量白银从日本和菲律宾流入中国。

从日本的流入量,Von Glahn估计1550-1645年合2800万两。山村弘造、神木哲南估计,1560-1600年40年间,有1 200万两。岸本美绪根据长崎与中国贸易船数的数据估计,1650-1699年中国船由日本直接运往中国的白银为1 067.0万两,1700-1759年为1 971.3万两。加总折合为,1650-1759年共计3038万两。

从菲律宾,自隆庆五年(1571年)至明末,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有4000万两。

上述都是最保守的学者估计。所以,明朝1550-1644年间,流入的白银不少于6000万两。而高估的数字则高达2亿两以上。

而米价随输入银的数量而升高。如下表:

明代米价表

公元 每公石值银(公分)数

1361-1370 11.27

1401-1410 10.59

1451-1460 12.38

1501-1510 21.30

1511-1520 17.83

1551-1560 22.75

1601-1610 26.60

1641-1650 47.11

选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705页。

明末缺银。一方面明朝灭亡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日本和欧洲输出白银都下降,而当时辽东战事正酣,需要大量的银子做军费。但真正原因不是缺银,而是银子被窖藏起来了。估计当时窖藏白银在2亿两以上。王家范的文章说仅大顺军在北京官员家里搜出的窖藏白银总数就有6000 -7000万两(其中,崇祯的岳父家里就有50多万两库存白银),而当时搞得天下大乱仅仅是因为增加了280万辆额外赋税。

但明末缺粮比缺银更甚。老百姓大量逃亡情况下,47.11相信不是当时中原的粮价。47.11是不会让中原赤地千里,老百姓易子而食的。

通宝推:柴门夜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