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陈郢客的《焚书》小别随感 -- 沧海一栗

共:💬6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读陈郢客的《焚书》小别随感

贴虽旧贴,感虽杂感,而陈郢客的焚书小别里的见识,却新而正。令人不由赏而鉴之,和而有感。

从李贽到鲁迅,从明末东林到今日公知,前后五百年,这条线足见陈郢客的历史见识和读书功力。书读到纸背之后,亦可以说已焚书否?

80年代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始入大陆学界,历史视野,实证方法令人耳目一新。然中国之历史之复杂远胜学人想象,黄之“抛砖”已毕,“玉”尚不知何出,只有各种“颠覆性”史论群魔乱舞。焚书小别或有正本清源之志?

尼采说,重估一切价值,而李贽实已实行之,这是中国长久以来对价值秩序的敏感使然?然李贽不过试图以儒家立传的方法重构对英雄人物的解读,400年后鲁迅则已把视点聚焦小人物的无声献祭以及两千年吞噬无数祭品的这个大祭台的反思。这种反思的深度,到目前仍然不是一个常识。吃人的礼教,何以吃人?打倒了吃人的礼教,有没有吃人的别种祭台又高高竖起?

我喜欢陈郢客的敏感,把鲁迅和梁实秋对立点找的赏心悦目的漂亮。大有耶稣和犹太祭司对立的味道。前者为了无名的祭品们献祭自己,后者则心知肚明那是他吃饭的生计,也是许多人吃饭的生计。这是一切知识阶层的内心矛盾:作为人,总是哀怜着同为祭品的弱者,作为祭司则又在维护着祭祀的秩序以便心安理得分享祭品。

我也喜欢她对近来明末历史各类研究的引用。没有细节的历史总是苍白的。费力维持着祭祀秩序的东林党,已经无从辩解他们对建立新秩序的漠然是否是因为贪恋祭品了。或许他们也只是祭品,这个祭台已经太强大了。

否定一个祭台容易,选择站在无名祭品这边的立场容易,勇敢的承担祭司的责任去建立一个祭祀秩序则是很难。陈郢客呼唤一个青史系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重建青史秩序,这确实比只有美好愿望进了一步,至少承认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如何保证新的祭台比旧的好?时间虽然过了万年,然而知识阶层的工作与当初的祭司们似乎没什么两样,仍然在维持着献祭,但是为了什么?圣人为什么要以百姓为刍狗来建立这样一个献祭系统——我们的文明?

这或者是焚书以后的思考。书焚了,新的篇章要如果书写?

我可能唯一有意见的就是这点,这绝不是如计算机程序一样如此简单的事情。如果一个人需要静下心读10年书才能觉得好简单,那只能说明这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虽然我们对技术的利用尚显稚嫩。一切最复杂的技术手段都是为了帮助人类实现一个目的,就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然后人们常常作茧自搏。每当这时,也许我们需要抬头看看头顶的星空。

从李贽到鲁迅,然后呢?我想鲁迅是不希望自己变成第二个耶稣,你可以不知道他,但是你一定要如他所愿般成长。群星或将随太阳的出现而隐退,然而它们的光永存。

通宝推:被明月兮佩宝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