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小岗村逻辑的尽头 -- 毕尔优科夫

共:💬36 🌺164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关改革的一些旧事

改革几十年,仍然是进行时,但过去的就成了历史.把这些旧事翻出来拍打拍打灰尘与众人分享也是个乐子,或许还能解帖主之疑.

早期的改革的中心是城市的工厂和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目的是想在不改变原有从上到下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同时,通过放权让利的激励措施让这些经济组织有生产的积极性.但这些初期的改革总是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于是人们开始怀疑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有问题,单靠放权让利的小打小闹解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以后的改革重点放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众所周之,中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有关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所谓"相适应"是指不可能让原有的国营工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这是因为那些国营工厂是非独立的,只相当于国家这个大工场的一个车间,从事生产活动.有关分配,交换是由国家部门或其它国营单位来做的.离开了国家,国营工厂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如果国营工厂作为市场主体,谁能与国家竞争?国家总不能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虽然国家对国营工厂和国有企业的管理都是契约形式,但内容不同.

改革的依据是国民经济的现实,并不是某种宣传或理论(忽悠?).如果认为采取这些改革措施是听信了某种传言,那就太小看国人的智慧了!但无可否任的是改革所依据的对现实的看法是有理论支持的.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库普曼斯,他在二战时为军方做运输计划工作.他与前苏联从事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经济学家康托洛维奇因为同时解决了最优规划问题而获得了1975度的经济学"萝卜"奖.库普曼斯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计划就是取代市场去解一个巨大的最优规划问题,计划是对市场的模拟(拜他所言,搞经济学的还在解着一个又一个最优化问题来模拟市场!).中国当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能达到市场调控的精度吗?现在呢?有波兰经济学家说可以借助"试错法"解决问题.但残酷的现实是"试错法"成了不断犯错法!这就是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低效的内在原因.

通宝推:GPRS,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