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回顾自己十年间用过的那些器材(1) -- 京华烟云AMIP

共:💬14 🌺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顾自己十年间用过的那些器材(2)

第一台单反

200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衰人在中国的首都里拉了一回风......

我的第一台单反是个相当古怪的型号——SIGMA的胶片机SA-7,连带28-105镜头,总共花了3400大洋。购买的理由很简单——拉风,年纪大一些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那时候如果在一堆傻瓜相机里突然拿出个单反,自我感觉是多么惬意啊,尤其是周围人的眼神,简直都是羡慕嫉妒恨。

现在SIGMA自己的SD系列已经小有名气,但在胶片时代,它出的两台单反SA-7和SA-9并没有几个人知道,那还是尼康FM2和美能达X700风光无限的晚期,提到SIGMA,人们只知道它是卖镜头的。其实,即使现在的巨无霸佳能,当时除了新闻记者外也没多少人了解,它低端的EOS 300做工松松垮垮像个塑料玩具,而高端的EOS 1V和EOS 3则让我等普通人可望不可及,只有神乎其神的眼控对焦广告才让人直咽口水。

选择SA-7纯粹是凑巧,当时和一个朋友去西长安街逛相机(那年头五棵松还太偏,买相机还是去西长的多,从那里一直到新街口,都有好多器材店),正赶上摄贸金广角有促销,头脑一热就掏钱了。

平心而论,SA-7的性能在当时的中低端AF相机中还算可以,1.5幅/秒的连拍,AF能做焦点预测,支持TTL,还能多重曝光,做工似乎也比EOS 300好一点儿。

缺点当然也不少,比如快门速度差一些,1/2000秒在光线太亮的时候只能缩光圈,取景器是92%的视野和0.7倍的放大率,眼睛放上去暗得让人头疼,光线稍差就很难看清。该相机用的是2CR5电池,耗电很快而且也不好配,价钱也相当贵。再就是没有点测光,不过那时候这也不算太大缺点,要知道佳能的数码单反一直到30D时代才加上了这个。

尽管是家比较大的镜头副厂,但SIGMA的这只28-105镜头性能真的很一般,成像松松垮垮,收一两档也不见好多少。不过毕竟是套头嘛,还能指望什么呢,它让人难以忍受的是AF对焦慢得要死,光线稍暗更是不停拉风箱,而且由于取景器太暗,几乎没法MF。

买的不算晚,但这套相机用得却不太多,原因大家想必理解,那年头胶卷太贵,每拍一张都要考虑再三,快门轻轻一按,钱可就出去了,连拍更是别想,也就在胶卷卸下后才空拍过过干瘾。当时还处在初学阶段,反转片什么的好东东都是听说过没用过,拍的基本都是柯达或富士的彩色负片,100度或200度,偶尔用下黑白,至于增感迫冲这些技术活儿,统统没考虑。

胶卷相机的最大劣势是没法即时查看拍摄效果,只有等冲出来以后才知道结果是仙女还是猪头,亦或根本就是白板或乌鸦;它也没法自动记录拍摄信息,因此出去拍照的时候不得不随身带个小本,小心记下每张照片编号的光圈、快门等设置,洗好以后再一张张对照,看看究竟哪儿出了毛病,想必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摄友都对此深有体会吧。

这套相机用了三年,总共也拍了才不到一百卷,不过去的地方倒不少,西北和中原每每到此一游,甚至还陪我钻过古墓——洛阳邙山上有许多南北朝时候的贵族墓葬,基本都已经被盗掘一空,也没有人管理,当年我去的时候出于好奇,就拿着手电爬下去钻了几个,里面还是相当瘆人的,尽管光徒四壁,但从规模和形制,依稀能想象出墓主人当年的高贵地位。

等闲暇时再扫几张底片贴上来吧。

就这样用到2005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单反——EOS 350D。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