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作弊 -- 无心之云

共:💬14 🌺1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所说的理性与感性两种人格,都属于人格面具

两者其实并不矛盾,都顺应社会秩序,都是经过选择之后,展示给别人的自己,可以说都是理性的,您说的理性弹压感性这句可以说明。而另一种能诱发非理性的且很难弹压的本能,是除了生理的本能外的另一种内驱力,时刻存在着唤醒对更高美感最高美感的体验的需求之可能,而更高美感的体验在普通的社会秩序下是无法达成的,除非有个靡菲斯特帮忙。而求助于靡菲斯特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将产生对自己的破坏,并背离社会秩序。每个人(或者说有些人)心中总有一个内在的靡菲斯特,就像迪斯尼动画中那些犹豫的动物们,它们的双肩,一只落着长着翅膀的天使,一只落着手握三叉戟的魔鬼——有两只肩膀都落着天使的人吗?

金斯堡的《嚎叫》第一句就是: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那些垮掉的,颓靡的“一代最杰出的头脑”,绝对不能单纯用追求生理本能的极致满足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候,说不定还是相当理性的。《在路上》就描写过这类人,在整夜嗑药饮酒的过程中,不休不歇地讨论着人性神性这类问题。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的“山上的树”如是说:人与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的深入土中,向黑暗——向罪恶。

基督教有一个鞭笞教派,他们就是用鞭子来对付自己追求最高美感和最高神性的过程中产生的向黑暗向罪恶的自然反应。

好在我们中国人不必这样,生活就是我们的鞭子,家人,朋友,都是。所以我们都很理性,而我们中间“一代最杰出的头脑”也不会毁于疯狂,但有可能逐渐归于平庸。

而本就平庸的我,自然选择保持平庸,这几乎是我唯一的选择。

此之谓命运。

而这样也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