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第一位不懂也不会中文的外交部长:陈友仁 -- CaoMeng

共:💬35 🌺5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陈友仁双亲扎根加勒比海

1840年,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用坚船厉炮打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

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广州以外的沿海城市。中外贸易的重心开始了北移。

这对原来垄断大清帝国对外贸易的两广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原来依靠对外贸易的人口开始了大批的失业。。。

资源的日益贫乏也加剧了客家—本地的械斗。

此时,落地秀才,客家人洪秀全出现了。。。

据陈友仁的家族传说,陈友仁的父亲,一个贫苦的客家孤儿在此时加入了太平军。。。

按陈家的家传历史,阿陈出生贫穷,从小就跟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在兵乱中失去正值壮年的父亲。 陈母不能养活他,将他托付与他叔叔。但他叔叔生病以后,家境更加困难。阿陈不得不四处做零工来维持生计。然后,洪秀全起事。。。

陈友仁家族关于陈友仁父亲Joseph Acham的在中国参加太平军的家传口述历史现在已经无法验证,因为Acham(阿陈?)是在当年的动乱中默默无闻一名小人物。中文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千千万万像阿陈一样的小人物的命运。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阿陈是广东客家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为了逃避官府,阿陈将自己卖为契约奴工,带着一根木腿上了前往加勒比海的船。

在加勒比海群岛的英属殖民地,此时正因为奴隶制的废除而需要劳力。来自中国南方的契约奴工正好弥补了殖民地的劳工空缺。

阿陈在牙买加下船,开始了他在异国他乡的契约劳工生活。

在阿陈来到牙买加(Jamaica)做苦力的时候,另外一个中国广东客家家庭移民从巴拿马(Panama)到了古巴(Cuba),然后又到了法属殖民地馬提尼克(Martinique)。因为法国殖民政府的规定,新移民一定要是天主教徒,这家中国人接受了洗礼,将原中国姓氏Leong (梁)拉丁化为 Longchallon。

看加勒比海地图, 关于牙买加(Jamaica),巴拿马(Panama),古巴(Cuba),馬提尼克(Martinique)和特立尼达(Trinidad)岛的位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陈在牙买加做满了契约奴工以后,也来到了馬提尼克(Martinique)。阿陈重抄旧业,做起了理发师。阿陈在加勒比海的迁移过程中失去了他的中文姓名。 因为当时的中国移民普遍文化不高,也不一定识字,可能他本来在客家或粤语中被习惯滴称为“阿陈”,“阿陈”就被拉丁化为Acham成了他家族的姓氏。而他的洋名是Joseph.他在殖民地档案中被称为Joseph Acham。

梁氏的大女儿Marie在快满20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阿陈。阿陈将Marie改为英语的Mary. 这是1875年 , 光绪元年。

不久夫妇迁移到了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Trinidad)岛。

以上关于陈友仁家史的故事来自与陈友仁的大儿子陈丕士(Percy Chen)的自传 《中国呼唤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和陈友仁次子陈依范的中国媳妇陈元珍写的传记《回归中国:一个家庭,三个革命者,和现代中国的诞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草蜢刚发现此书以被翻译为中文名《民国外交强人陈友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