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版面顶部,显示:龙抬头节 ,那是什么意思啊?一头雾水 -- 完颜陈和尚

共:💬66 🌺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展开说下北方农村的行为模式吧。

春节前是准备过年,嫁娶这些事情。

在我家乡,初一到初七是走亲戚时间。店铺初五之前是不开门的(现在无所谓)。初八到正月十五是鼓队,秧歌队的大型表演活动。元宵节之后没有什么太大的活动,家里呆着,打打牌下下象棋做做风筝。直到二月二,我家乡会请戏班过来唱戏。鲁迅先生写得社戏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当然时间可能不一样。 戏班费用由村里出一部分,各富户捐一部分。

以前的话,修葺房子还真是这个阶段完成的。因为农闲,大家来帮忙。我小时候还见过这样的模式:一家人盖房子,四邻亲友来帮忙,不成文的规矩是不给劳务费但管饭,有酒。其中必定有几个得高望重的人在工程的组织和设计上进行管理。这时候可以想象独门小户的郁闷:没有背后的大家庭支撑,请不来那么多人来帮忙啊...到了现在,房子越盖越高,就要请专业施工队来坐镇了,亲友一般不怎么参与了。不过其他的事情,如红白事,亲友还是主动帮忙的。

可以想像,为什么中国人把“别人”“自己人”这两个概念区分得那么清楚。是“自己人”的事,从这个模式里基本是义务要帮忙的。如果是“别人”的事,那就是单田芳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帮是人情,不帮是本分”。

总得来说,北方农村的习俗里充满了儒家的行为模式:以家族为依托,长幼有序,互帮互助。以前是乡绅自治。到现在没有乡绅了,但是家族中德高望重辈分长的人士还是有相当的话语权。在婚丧嫁娶盖房这样的人生大事面前,同家族或者关系亲近的邻居(有时候是一回事)是要出工出力的。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老实没用的听指挥,有身份的人负责组织协调,辈分是相当重要的话语权。这个实在是影响深远,相声 里的伦理艮占人便宜的由来...

扯远了,回到现实。目前这个模式也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难以维持了。以前的农闲时光现在已经被赚钱给占据了。比如以前的店铺初五之前是有生意都不做的,现在大年三十晚上都不关门的。比如二月二是有庙会的,现在很多人过了年直接就出门打工去了。

近年来一直听人说年味没那么浓了。原因很简单,过年是一场大文章,起至腊八承至腊二十三转在大年夜(高潮)合在正十五或者二月二,这文章不做足了,年味是出不来的。呵呵呵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