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小战争大问题

1993年12月,约翰.梅杰站在黑漆钢板的唐宁街十号大门前,身边站着和蔼的爱尔兰共和国总理阿尔伯特.雷纳德(1)。他提出了一条冒犯了许多保守派与统一党的原则。如果爱尔兰与北爱投票支持双方统一,英国将不予阻挠。据梅杰说,英国“在北爱尔兰没有任何自私的战略或经济利益。”因此托利党内长期流传的信条——托利党竭力为联合王国服务,有意识且骄傲地为了联合王国的利益而采取偏袒立场——就此遭到颠覆。这还没完。假如最近刚刚炮轰唐宁街且在柴郡谋杀了两名少年的爱尔兰共和军愿意放弃暴力手段,他们也可以走进阳光之下成为合法政党。

在这项唐宁街声明(2)的筹备阶段,政府也在秘密进行着与爱尔兰恐怖组织进行的“后渠”谈判。爱尔兰共和军的领导层的确十分滑头而棘手,但是在1994年8月他们还是做出了“全面终止军事活动”的声明。尽管这一举动距离全面放弃暴力还有着相当的距离,但是依然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欢迎。一个月之后英统派正式停火。随之而来的是由三方会谈、框架性文件以及关于放弃武器商谈组成的复杂舞蹈。通向和平的道路将会十分曲折,少不了一次又一次的不欢而散与公共争议。在街头,私刑伤人与偶尔的谋杀事件依然在继续着,但是死亡人数的确从1993年的84人下降到了第二年的61人,1995年则是9人。爱尔兰共和派与统一党之间的冲突意味着梅杰没能取得最终协议。这一未竟的任务要留给布莱尔去完成。但是梅杰取得的成果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他在缔结和平方面做得很不错。

回到国内,梅杰也为争取和平作出了戏剧性的努力。1995年7月,被甚嚣尘上的右翼阴谋论折磨得不堪其扰的梅杰凭借一人之力发动了一场舞台风格十足的政变,其表现之出色足以令他那位演艺界出身的父亲感到自豪。他辞去了保守党党首职位并邀请各路人马对他出招。他在唐宁街十号的花园里告诉沐浴在阳光中的记者们,“要么出手要么闭嘴”的时候已经到了。如果他输了就辞去首相之位,如果他赢了保守党此后就要无条件地团结在他周围。这一招十分冒险,因为当时保守党内并非没有其他可能的党首人选。赫塞尔廷就是其中一位,不过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代理首相并且十分支持梅杰。另一位人选是迈克尔. 波尔蒂略,当时他还是撒切尔右翼的招牌人物。他的支持者已经为他建立了竞选工作总部,但他还是决定放弃参选。到头来上场的是威尔士事务大臣约翰.雷德伍德,此人的外号叫“火神”,因为他的面貌有几分天外来客的神韵,此外他也是一位颇有才智的撒切尔主义者。在为他的竞选活动举行的灾难性新闻发布会上,一大帮支持他的议员穿着刺眼的服装围住了他,这些人很快就得到了“脑残军团”的雅号。梅杰打赢了这一仗,尽管赢得不太好看。109名托利议员拒绝支持他。但是梅杰以十足的政治机智在第一时间内宣告了自己的胜利。他将在两年后的正式全国大选中下台,但是此时前一年自毁式的欧洲战争已经使得失败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梅杰在开战方面也很谨慎。布莱尔从他手中继承而来的不仅是北爱和平进程,还有自前南斯拉夫在九十年代初期承认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以及波斯尼亚为独立国家之后就开始不断酝酿的种族战争。最为严重的暴力事件发生在塞尔维亚攻击波斯尼亚以及围困萨拉热窝三年之后。“种族清洗”一词伴随着四散奔逃的凄切难民第一次为人所知。一个人们原以为在1945年就已经结束的梦魇再次降临在了欧洲,距离伦敦只有几天的车程就是修罗屠场。梅杰询问自己的军事顾问,要想强制双方停火需要多少军队,答案是400000人,这是当时英军总人数的三倍。梅杰派出了1800人来护送奔赴南方的人道主义救援队。许多英国人自发筹集了大量食品、衣物、药品以及毛毯等物资,由志愿者用卡车拉到南方。一场在伦敦举行的会议还试图促成和平协议但没有成功。

这场新战争就这样继续了下去,而且越打越难看。政府里的许多人都不认为英国应当进一步卷入这场战争当中。但是晚报专栏文章里充满了各种来自战区的照片,饥饿的难民,新发现的填埋受处决平民的万人坑,伤势严重的儿童,等等。呼吁西方国家进行干涉的呼声愈发高涨,但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干涉呢?美国总统考虑到决定不让美军在地面上冒险,但是对于塞尔维亚举动的高涨怒火使他不得不考虑较为廉价的替代选项,例如空袭以及解除对波斯尼亚的武器禁运。这将使得包括英国人在内的其他地面人员在塞尔维亚实施报复时成为直接中枪的靶子。伦敦与华盛顿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萨拉热窝爆发的一系列血腥袭击事件,尤其是一起以迫击炮轰炸集市的袭击事件,终于促使北约采取了空袭手段。作为回应塞族武装绑架了联合国军作为人质以及人体盾牌,其中也有英国军人。塞尔维亚武装占领斯雷布雷尼察之后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也激起了关于军事干预的新一轮呼声。

干涉从来没有到来。持续三年的战争、针对塞尔维亚的制裁以及克罗地亚人的最终胜利反击之后,各方终于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市签署了和平协议。梅杰是英国冷战之后的第一位首相,此时他依然在摸索西方国家在这样的世界里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巴尔干战争是共产主义崩溃的必然结果,这场战争也十分到位地表明了干涉的危险性与局限性。当其他国家的内部冲突裹挟着各种可怕的场景通过电视机呈现在千百万选民面前时,期待政府有所作为、分开冲突双方并抚慰受苦者的压力往往相当大。但是这种压力要求的往往不是一两场空袭,而是全面的地面干预,而参与干预行动的军队很容易会被卷进战争当中,而且往往还要承担接下来好几年里的援助与重建工作。将军队推上战场的同一批选民们是否也会乐意为了所有这一切买单并接受随之而来的伤亡呢?梅杰和他的同事们背负了道德懦夫与犬儒主义的骂名,人们认为他们眼看着法西斯主义在欧洲一角沉滓泛起却听之任之。这的确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西方领袖们对于选民能否接受一场全面战争及其将会带来的费力不讨好的新殖民责任并没有多少把握。他们的顾虑很可能是对的。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bert_Reynolds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wning_Street_Declaratio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