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创建一个中国价值的经济体系 -- 唵啊吽

共:💬63 🌺3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受老兄雄文启发

小弟也有了些想法,虽然很凌乱。

工业化社会的进化是未来一个时期全世界的目标。建立在这个目标之上的“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才是有生命力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封建君主制政体和以土地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上。全盘吸收带来的结果必然是阻碍工业化,类似“洋务运动”一样的失败是必然的。

目前工业社会已然接近了他所能承载的极限。以全世界越来越少的资源和越来越多的人口保障越来越集中的消费,即便是能打破这个僵局,重新循环(搞“气候”经济),也无非是重分那半锅粥,再来一遍而已。这是我和很多老大的分歧所在,很多老大认为美国的模式还能保持百年优势,而我觉得,如果美国继续深化他的“工业社会化”,失败已经是近在眼前了。

然而对于已经成型了的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西方价值观就如同百年前中国建立在封建社会基础上的儒家价值观一样。少数精英预见到了悲剧的结局,无奈绝大多数“利益集团”——剥削的和被剥削的人眼里依然是“天朝上国”。如果这个体系真能反省的话,那么它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 “change”了。我看到的却是在最恰当的时期他掉了个头,缩了。然后宣布这是美国最强大的时期。

说了这么多废话作为铺垫,我所想要表达的是——当前实物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感官需求。能解决这个矛盾的,只有“信息化”(不依靠实物作为载体),而目前看来最合适的载体是互联网。然而网络没有也无法建立有效的基于“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是个无法无天的社会。网络中“人”的身份具有“不唯一”的特点。正是这种不唯一,为网络社会带来空前繁荣——你可以早晨做诗人,中午做农夫,晚上又是哲学家。罗马法中最根本的“义务主体”在网络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回到讨论的主题——“中国”。中国文化和基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怎样才能生存下去?答案只能是——和互联网相结合。网络“义务主体”的缺失,给于了中国文化一个天然的空间,中国传统文化中“民”的概念不是义务主体。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中华文明是依靠——儒、法、道、兵、理……等学派建立起的道德伦理体系。而这样本身不针对个人的体系,更能够适应一个海量信息时代,互相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建立起互信机制。

最后,如果将互联网的状态进行描述的话,那么它应该是这样的: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虚拟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网络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信息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四,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劳动与劳动之间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都是键盘党)。 第五,对全体网络社会成员的约束,是建立在进化了的“中华文化体系”上的,高度的觉悟和道德品质。 第六,网络中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在网络中几乎完全消亡。管理网络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谁说共产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他将以最不可思议的形势成为人类未来的选择之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