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主题:中国主战坦克的研制我怀疑有内幕 -- q42474112

共:💬20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主题:中国主战坦克的研制我怀疑有内幕

主题:中国主战坦克的研制我怀疑有内幕

作者:泰坦巨人88  发表日期:2005-03-24 21:17:31 [表状]

中国主战坦克的发展我怀疑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谈论这个问题前先来谈谈二战时苏联坦克发展的一些内幕。

首先,向大家介绍两位苏联坦克的总设计师,他们是“科什金”和“科京”,“科什金”是T-34的总设计师,而“科京”是KB和“斯大林”坦克的设计师。“科什金”出生贫寒,而“科京”是贵族出生。“科京”是因为自己和中央高官有关系,因此他当时是“斯大林”身边的红人,而且据说他和“斯大林”也是关系不一般,苏联当时坦克的发展由“科京”全权负责。

其实,早在1932年,另一位设计师“科什金”就设计出V-2发动机,并装在了T-34的前身“T-32”上。虽然T-32的性能相当不错,但是根本没有人关心过。到了1934年,“科什金”又改进了T-32,设计出更先进的T-34-76。可是,他想把T-34介绍给陆军部的时候,遭到了“科京”集团的层层阻挠。1935年,一代“苏联著名坦克设计师科什金”因为肺炎而离开了人世,他死时只有40出头。直到他死的那天,全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设计,而几乎没有几个人认识“科什金”这个人。他死时,T-34仍未被批准生产。

后来,世界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和芬兰发生了战争,“科京”的KB1首次参战,虽然表现不错,但成员们都反映“KB1的发动机有时要靠不断敲打才能启动”。军部要求装备发动机可靠的新坦克。这时,“科什金”的助手们把已经过世的人设计的T-34拿出来,和KB1做了一次实战演练,士兵们都对T-34的性能赞不决口。终于,1939年底,T-34被批准生产。T-34一参战就表现出色,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其实这种坦克早在5年前就研制成功,而它的设计者“科什金”已经去世4年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竞争对手“科京”仗着自己有权势,一手遮天,导致一种当时性能如此出色的坦克晚了5年才装备部队。后来,“科京”设计的一系列坦克,如“斯大林”都是在广泛抄袭T-34。所以,我认为“科什金”才华卓越,但因为出生卑贱,许多人瞧不起他;而“科京”出生贵族,但才能远不如“科什金”,“科京”擅长溜须拍马,他一直在拍“斯大林”的马屁,所以他的坦克才会那么容易被批准生产。而“科什金”因为“科京”的阻挠,在他生前,T-34未被批准,所以他临死的时候都不会想到,他会在10年以后成为“世界瞩目的天才设计师”。

有的人在他死了n年之后,全人类才会发现他的巨大价值,“科什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反观我们国家坦克发展的现状,现在我们国家在生产的主战坦克有99式,96式,90-II式和88式。也就是说中国同时开设了“4条坦克生产线”,大家想想就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我们知道,美国目前只有1条生产线,就是M1系列,而M60早停产了;英国有“挑战者”系列和“维克司”两条生产线,前者自己装备,后者用于出口;德国的“豹”1早停产了,现在德国只有“豹”2系列这1条生产线。

以上例子都告诉我们,我国坦克发展处于“不正常阶段”,因此,我怀疑我国坦克的发展有不可告人的重大内幕。对于像88式这样垃圾的坦克居然还在大批量生产,并大量装备部队,这从“国庆阅兵式”大批的88式坦克方队就可以看出,88式在大量装备并还在生产。这让我怀疑“中国陆军部”或其他什么政府机关收了88式的设计师或生产车间什么好处,才批准它继续生产的。

而96式是在85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性能还算不错。不过,我们既然有了更好的99式,为什么还要生产96式呢?如果说用来出口的话,不是说90-II式才是“出口型坦克”吗?如果96和90-II都出口,必然会形成竞争,到时候“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不是砸自己牌子吗?96式又为什么要大批量生产呢?

我个人认为,我国只要保留99式和90-II式,前者自己装备,后者出口。而我们国家保留了“4条生产线”,而维持“4条生产线”的费用远远高于“2条生产线”。而且,实际上这4种坦克通用的部件都没有超过60%,都装备的话必然给“后勤”带来巨大的麻烦。我想,陆军部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

其实,前苏联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训,当年T-64,T-72,T-80这3条生产线同时维持,给苏联造成了巨大麻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现,要维持这3条生产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T-64很快停产。有了“前车之鉴”,中国人还要同时维持“4条生产线”,搞的比“前苏联”还牛,难道我们中国人现在很有钱了吗?这不是浪费是什么?

还有,国外研制新坦克,往往需要15-20年的漫长阶段,因为“每一种新坦克都意味着要适应全新的战术思想”。而中国坦克实际上是在“盲目乱开发”,没有进行足够的“技术储备”,没有经过战术论证,而好象是凭“某个专家的个人兴趣”,就上马开工,所以,中国每5年就会出现至少一个新坦克。但这种新坦克不象国外那样代表了“新的时代的到来”。比如M60和M1,它们表明了战术的“新革命”,而苏联的T-62和T-72并没有发现有很明显的“革命进步”,因为研制的“时间跨度”不同,苏联的“时间跨度”短。为此,苏联浪费了很多钱。

国外一种新坦克定型,往往是进行“公开招标”,许多公司拿出自己的产品到指定地点进行“比试”,从而“优生劣汰”,只有一个产品被批准“装备部队”;而失败的那些公司会再进行一次“比赛”,主要是争夺“出口型坦克”的名额。所以欧洲国家最多只维持“2条生产线”,有时只有1条。而且,失败的公司可以为“竞标优胜者”生产某些部件,如装甲,履带等,这样保证“失败者”不会因为“没事干”而迅速破产。

而中国就不同,所有坦克工厂都是“各顾各的”生产,是“一盘散沙”。坦克的定型是由“某些关键人物”点头来决定是否装备,而不是通过“公开比试”确定谁优谁劣来决定的。

比如,中国生产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就是“乱开发的产物”,89式能做的,主战坦克都能做,而且主战坦克的反坦克能力比89式强的多,因为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比89式强多了。而且,89式只能完成“静对静”,“动对静”的射击,不能做“动对动”射击,因为“火控系统”不过关。而且,89式有32吨,不便于空运,又不象“轮式战车”可以用来侦察,也不能用于“快速反应部队”。反坦克能力又不如“专门的反坦克导弹车”或主战坦克,那么,它不是“多余装备”是什么?

说白了,89式是在“侵吞中国可怜的国防预算”,它只是某些专家或领导“凭个人兴趣制造的产物”。

总之,我认为,中国坦克发展有“不可告人的内幕”,就算没有,也是“极其不正常”。

===============================

转贴 不代表本人观点

唯一心有同感的就是关于89反坦克炮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