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韩寒的告别革命 -- 下山斯内普

共:💬24 🌺5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韩寒的告别革命

韩寒连续发两篇文章《论革命》《论民主》,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惹来论争连连,我不由得有些嫉妒,这影响力确实是有些刚刚的啊。“韩寒原来不读书”也成为右面的一时判断。

不过胡锡进倒也赞叹:这是难道的大实话。右面抨击,左面赞同,韩寒真是会变身了。

当然,作为年轻人,我也是赞同韩寒的观点的,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玩命抨击政府,从事一线工作之后,也发出“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叹,随着阅历和读书的丰富,才知道喊口号是最轻易不过的事情,真正推动一些事情能改变却又是如此艰难。有些观念和规则如此深入得扎入人心,以至于很多喊口号的人自己都意识不到。

告别革命的论点不是第一次见到了,李泽厚20多年前就谈过。革命与改良,从来就是相伴而生,倒也不是什么新问题。再往前,清末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论点,改良派和革命派吵得口水横飞,后来同盟会的人终于把改良派的几个代表人物“肉体消灭”,完成了一个中国式典型的辩论结果。

韩寒的文章里其实谈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革命之后的人们的命运问题,革命之后谁还来记得最初革命目的的问题,谁来保卫革命成果的问题。任何的制度建设都需要相信的人来保卫,但目前中国最广大的人们很难说相信这些东西。就我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来看,具体多民主多自由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大部分人更关心的问题,还是房子车子,能不能娶到一个老婆,小孩以后的教育问题。也就是所谓幸福生活的问题。没有人天真到相信民主了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民主不民主,都不能阻止中国人对幸福的狂热追求。除了少部分人,民主问题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伪问题。

就像你真的去大街上去问一个人:你是要民主自由还是想先有房有车有婚姻。我想得到什么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要说我偷换概念,民主自由意味着更有房有车。我觉得这是傻话,世界上民主的国家不止美国一家,海地也是民主国家,历史比美国还悠久,但他是一个失败国家。你去问一个海地人,你是想在海地,还是去专制典范新加坡,他怎么选估计也没什么疑问。

有人说专制国家更容易陷入贫困。那你可以先去看看在朝鲜饿死人这件事上,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在其中扮演了什么因果关系。

有人说民主和自由是高级的精神需求,是发自于人性的。咦,我记得当年美国搞麦卡锡主义之前已经是一个民主国家很久了。

有人说革命这东西向来是少数人搞出来,大多数人享福的,与大多数人怎么想没有大关系。老实说,这个说法未免太自恋,救世主情节未免太浓重了一点。而且,以专制的思维来搞民主,这未免太可疑了一点吧。同盟会当年就是如此,开始大搞恐怖主义,后来一不小心真的把清朝搞垮了,就死活不肯撒手放权了。每个人入会都要宣誓,誓死向总理效忠。总理就是孙文先生一人。

在我看来,如果大多数人们不发自内心支持和追求民主,最后搞出来的东西,就是民主与自由肃反委员会这样的东西,把不民主不自由的人全部吊死在长安街上(校内上的一个牛文),用民主和自由来追求专制。和当年的国民党走向同一个结果。

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制度问题,是人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有人说在好的制度下人才能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香港人在香港不随地吐痰,在大陆就随便吐。这一点我也理解,就像很多香港人在香港都是好先生,在深圳就要包二奶,在东莞就要嫖娼。你说这是制度问题呢还是人贱的问题呢。

不要忽视主观能动性,人是不能通过口号能改变命运的。民主和自由本身是好的,还是要多宣传,但理论的宣传,高高在上的宣传肯定是行不通的。是绝对会搞臭这几个字的。这也是目前很多民逗,公知被唾弃的原因。毛主席当年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就说过知识分子的这个问题,本来一个工人的“工"字,在已经有简写的情况下非要扭来扭曲的写让人看不懂。不为受众考虑,不重视用户体验。

这种知识分子,喊的口号是最可疑的,所以不妨先回到胡适那句话: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多和普通人谈谈:听听他们认为的民主是什么,对生活有些什么期望。不要总是高屋建瓴得指点一切。

就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一点而言,韩寒写得还是不错的。

关键词(Tags): #民主#革命#韩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