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0)彩虹与黑金,一

吉姆.卡拉汉从小在一个宗教家庭长大,因此当他在1977年告诉听众们上帝以北海石油的形式赐予了英国一个百年不遇的发展良机时,他很可能是认真的。外交部在不久之前的一份备忘录里面将北海石油称作“黯淡地平线上升起的一道彩虹”。这时的英国情况很糟糕,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5%,股市一路下跌。无论当时哪一派政客当权,石油都好比童话故事里才会出现的大逆转,秘藏的黄金宝罐终于启封了。这一泓由遍布恐龙的陆地与温暖海水在2000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有机质残余深埋在海床以下9000英尺。这份上帝馈赠的厚礼究竟下落如何是当代英国历史上最重大却也是最缺乏讨论的故事。在冰冷刺骨、寒风凌虐、波涛汹涌的远洋勘探并开采油气田——这些油田的位置如此之远,最大的一片油田几乎位于苏格兰与挪威间距的中点——是当代英国在技术、金融、毅力与勇气方面的里程碑。上百条人命将会一去不返,寥寥几人将会大发横财。在油价突然下跌之前的繁荣之年1985年,英国出产了1亿2700万桶石油,占全球出口总量的十分之一。至少在一段时间里英国摆脱了石油依赖的桎梏。官方数字显示到2010年英国将重新开始石油进口,尽管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一时间还要提前。所以这个时间段的跨度大约就是三十到四十年。这份厚礼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利用呢?

一开始,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个故事着实令人惊叹。世界绝大多数其他地区的石油开采起来都容易得可笑,相比之下要想开采北海石油就得从极深的深处找到并开掘出石油,再用管道穿越风暴不止的海洋将其送到陆地上。从工程学角度而言,从高度相当于伦敦邮政塔(1)、需要在特定的港口修建再运到几百英里之外海面上的钢筋混凝土空心立柱,到需要用船只进行沉降的巨型海底管道,这一项目的技术挑战都令人瞠目。自从维多利亚时代的1840年全国铁路修建以来,英国还从未发动过规模如此之大的和平时期建设项目。*15* 这一项目对政治的冲击无论如何也无法高估,从旧工党政府的垂死之日到撒切尔政府推进货币主义的关键年份无不受其影响。北海石油资助了撒切尔主义,英国在1980年实现了石油自给。正如日后的财长劳森当时所注意到的那样,政府收入“从1975年的零跃升至1982-83年的接近80亿,这时石油收入已经占据了总税收的将近8.5%”。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森自然不在此列)要是没有北海石油撒切尔的试验就会在1981-82年遭遇崩溃。一位观察家这样说道,“八十年代初导致超过300万人失业的工业大洗牌就是由石油收入支持进行的。”*16* 所以一开始这个故事就有点讽刺。正是这笔巨大的国民财富助推了大规模失业,或者至少使得大规模失业获得了政治上的可能性。

石油繁荣的可能性在当时并没有遭到低估。多亏了几年前的油价冲击,当年情绪外露的沙特石油部长亚马尼(2)已经着实让英国人领教了中东酋长们的力量与财富。也许这回英国也能跟着沾点光呢,是吧?七十年代在圣詹姆斯俱乐部,《金融时报》驻金融城办公室,或者编辑《经济学家》的小高楼里面,人们争论着石油会不会推升英镑价格从而导致英国制造业的毁灭,或者反过来说巨额财富将会被再投资进入先进的学校与尖端高科技产业,借此为英国带来另一个黄金时代。

白厅的国防大臣们忧心忡忡,不知道要如何保卫上百英里的石油管线不受爱尔兰恐怖分子的破坏,或者怎样使得钻井平台免遭苏联海军的攻击。在工党议员为主的下院茶室与酒吧里,希望将油田收归国有并由政府直接控制的议员们与对这一想法嗤之以鼻视为空谈的同事们之间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远洋钻探与石油上岸是一门风险极高且技术难度极大的行业,到了煤矿工人大罢工的时候,真正有能力向这一行投资的人依然只有美国那几位“石油巨头”。在最初几年间英国政府对于石油的官方态度都极其兴奋。1975年11月第一批石油在阿伯丁的克鲁顿湾上岸时,女王本人与首相还莅临现场,身旁簇拥着大臣与风笛手,头顶搭着天棚,脚下铺着红毯,围观群众个个手拿米字旗(不过真正的石油工人之前全都被请出了现场,因为他们大多胡子拉碴、体毛茂密而且并不以礼貌见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