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天朝经济,危机还是崩溃? -- hwd99

共:💬39 🌺11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主要是结构失衡,外贸地区生产过剩,内部地区购买力不足

这里有一篇文章讲得很好

http://wiki.mbalib.com/wiki/%E5%A4%96%E6%B1%87%E5%8D%A0%E6%AC%BE

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

  1.1993年以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是中央财政透支和商业银行的再贷款,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市场供大于求,央行被动入市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央行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也被动扩张。为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央行不得不发行央行票据和收回、压缩再贷款等信用放款。而再贴现余额在贴现率较高的情况下已萎缩接近于零。央行这种对冲操作的结果,一是导致了货币投放结构的变化,外汇占款的比重急剧上升。而再贷款等货币投放方式的比重不断下降。外汇占款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二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下降,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有效性自然也就降低。

  2、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这一投放方式的可持续性、可调节性较差,主要取决于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而外汇储备又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内生性变量,央行对其进行主动调节的余地不大。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时,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货币能够保证投放,而在外汇储备增长缓慢时,由于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方面已形成对外汇占款方式的依赖,货币政策往往不能及时相应增加其他方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势必影响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艺术性和能力。例如,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同期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66.5%和63.5% ,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外汇储备仅增加了50.7亿美元,由此投放的货币量较前几年大大减少,成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量增速减缓、物价疲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显然,央行过分依赖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以使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下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加大。

  3.以外汇占款为主渠道投放基础货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如政策时滞。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宏观环境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到扩张要经过从央行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内部时滞)到商业银行一系列信贷活动(中间时滞),以及从银行体系到企业体系的存贷款转化过程(外部时滞),具有较长的时滞。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而外汇占款能够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将基础货币迅速转化为企业和居民存款,这相应导致了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的加快和货币政策时滞的缩短。

  4.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回收资金为主,造成国内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失衡,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困难。主要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上,外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由于出口所创外汇经过结售汇后能得到人民币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资金相对充裕;而内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因央行回收再贷款和贴现率较高而得不到充裕的资金支持;在地区结构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供应相对充足:而开放程度较低的内地地区,资金供应相对短缺(尤其西部地区)。由于出口量和外资流入量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衡,再加上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盈利情况也不同,很难保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资金都流向合理的地区和需要扶持的行业,从而出现外贸企业资金相对宽松,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金相对紧缺的局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会促使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向外向型部门过度转移,造成内向型部门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这种结构性变化会加大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的难度,影响其实施效果。

为啥那些企业总是说,外贸容易做,因为回款快,你发了货很快就能收到钱。而内贸部不容易做,因为发了货,还得三催四催才能收到钱。以前不明白原因,现在看了这个,就一下子明白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导致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