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团的战斗----引子 -- szbd

共:💬59 🌺9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阿登战役简评

战后对于阿登战役的描述很难脱离以上的大背景。其实这场战役无论如何进行,都不会影响战争的进程,德国当时已经是垂死挣扎的状态。任何军事胜利也无法弥补石油矿产和人力资源的枯竭。何况当时德军的能力也不大可能在实力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取得能扭转战局的胜利。

不过战役本身还是有些值得讨论的。不考虑如果这些德军用于东线会如何,就算德军拿下安特卫普会如何,如果德军聚集更多的力量会如何等等,只看双方以当时能投入的力量,究竟表现如何。

首先德军的这次战役进攻确实完全达成了突然性,但这个突然性并没有换来有决定意义的成果。达成了突然性是指出乎盟军高层和很多战区指挥官的意料之外,但不等于美军一线部队都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不等于美军没有能力做出比较快的反应。

突出的表现就是德军在突破口南北两端都没有实现预定目标扩大突破口。在11月底,美军在阿登前线后来德军进攻的区域上是4个师,由北到南为99,2,28,83师。接着先是第4师换下83师,然后美军进行了一次战术行动。12月11日,106师换下第2师,第2师来到99师的阵地于13日投入了一次局部进攻。这样,面对强大的德第6装甲集团军的美军北翼从一个师变成2个。而且这里的地形非常利于防守,美军战线后方,正好锁住突破口北边的位置是一片比德军进攻路线更高的山区,而且美军在山上建立了很大的营地有充足的补给。

在德军进攻初期要面对的是美军一线5个步兵师和他们身后的第9装甲师。其中第2,4,28是有战斗经验而且表现不错的师,其他3个从未参加过作战。实战中有没有经验的部队表现也大为不同。99师虽然表现不好,但在第2师掩护下撤到了山上(这期间99师也由第2师师长指挥)。106师被围歼了2个团。28师有2个团被击退,本文的主角110团被几乎歼灭,但很好地拖住了德军。第4师实际因为师长的判断完全做好了防御准备,面对的德军也不强,于是基本守住了防线。

这样,德军在进攻初期落后于时间表,没有达到预定的突破口宽度,只吃掉了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的部队。第3天前后,德军陆续遇到了美军第1,30步兵师,第3,7,9,10装甲师,和第82,101空降师。这些美军的部队也都是分散,逐次与德军交战的。但此时德军也没有聚集起足够的力量来消灭这些美军,主要因为道路的原因。

德军进攻的北线是最强的第6装甲集团军,他们的位置也距离马斯河更近,按计划他们要在第4天到达马斯河。但是,他们进攻的区域道路状况很差,加上突破口没有达到预定的宽度,真正突破的只有半个装甲师(派佩尔战斗群)。虽然他们把美军后方搅得天翻地覆,但兵力也逐渐分散,最后只剩下1000多人,几十辆重装甲兵器的前锋,被围后放弃所有装备和伤员步行返回。

这样到第4天,上述美军8个师都投入战场(也已经有了一定损失),德军尽管在兵力上还有优势,但不免突破口越来越窄。到此时为止德军并未显示出闪击战的锐利,以后也再没有机会了。

阿登地区在安特卫普东南方向,德军进攻的战线基本朝向正西。因此在突破后应向北旋转。就在旋转过程中,德军被挡住了,最后形成一条基本面对安特卫普的战线。越靠北的德军前进的距离越短,南边的第2装甲师虽然突破达到近百公里,距离安特卫普的距离也没有比北边的德军近。

可以看这张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中的NAMUR(在左上角靠下,只有MUR)和LIEGE(图上缘中间偏左)等马斯河上的重要城镇才是德军阶段性的真正目标。在德军突破最远时距离这些地方还有3,40公里。

从德军进攻发起线由北往南看,在MONSCHAU和ELSENBORN之间靠西一点就是那片山区。美军第9和第2师被击退一点然后守住了。注意图中线条虚线是20日的战线,点虚线是24日的战线,也就是说这里的美军从20日到24日没有后退。由于德军没有能在山区两端的MONSCHAU和ELSENBORN突破,因此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突破口实际只打开了一半。进攻开始时德军还在山区背后进行了空降,但兵力不多,准备不充分,没有起任何作用就基本都被俘了。

那几条红色的虚线是派佩尔战斗群的路线,他们实际是从MALMEDY这条路过去的,很快就被美军切断了后路。

再往南,第5装甲集团军达成了全线突破,但是时间也用了不少。20日美军在BASTOGNE(巴斯托尼)和ST. VITH(圣维特)附近形成了两个孤立的弧形防线,加起来两处有约4个师兵力。这时按德军闪击战的要求,应该砍瓜切菜一般吃掉这些兵力。但巴斯托尼的美军坚持下来了,圣维特的部队撤退到北边,形成一直连接到第2,99师的一条很平的战线。这些撤退的部队包括7Armd(第7装甲师),82Abn(82空降师),还有前线撤下来的第28师112团,第106师424团和第9装甲师B战斗群。这个时候美军的援军也陆续到达了。

可以看到德美双方在南线都没什么兵力。德军只有第5伞兵师(5 Para),美军的28师和第9装甲师都只剩空架子了。但他们以东,有新到的第4装甲师。再往东,新到的第5,26和80步兵师和第10装甲师支援第4师还有第28师109团及第9装甲师A战斗群。到此时,从兵力对比来说,德军已经不可能向前突破了,而且南线的威胁还比较大。于是没过两天德军开始掉头向南,也许是还想在这里获得更多的战果,也许是策应在阿尔萨斯的攻势。不过这两个地方距离100多公里,如果德军的兵力再大上几倍的话,倒是极有威胁的一次钳形攻势。

所以德军突破的最远距离也离战役目标安特卫普相当远,大概还有3/4的路程,而且没有成建制歼灭很多的美军。之所以如此,关键还是第一波没有顺利突破美军防线,间接导致没能摧毁美军的第一批援军。如果德军的计划顺利实现的话,在第一个星期吃下美军7,8个师并不是不可能。

也许德军其它的部署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更多的装甲部队直指ST VITH,可能能够顺利歼灭这里的美军,然后突破北线美军的防线,因为美军就没有这些部队撤回去守了。还有常说的更北的第15集团军发动进攻,加强第7集团军等,但这都对德军的物质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是很现实。

从双方战术和作战能力的角度来说,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一线美军加上第一波支援的这些比德军想象的战斗力强,数量也更多。此外,要能顺利歼灭第二线的美军,从之前的战争经验来看,必须要在美军缺少情报,没有展开兵力,后勤和通讯尚未安排好的情况下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但德军基本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除了第二装甲师基本打光了第9装甲师R战斗群以及重创第10装甲师B战斗群。还有派佩尔战斗群在MALMEDY撞上了美军第7装甲师B战斗群行军纵队的尾巴,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屠杀战俘的事件。如果派佩尔战斗群早到一点,凭他们的战斗力和实力(45辆虎王,34辆豹,34辆4号,200多辆装甲车,还有些自行火炮)吃掉这个战斗群应该没有悬念。

不过总的来说,这样的机会非常之少。第一个原因是即便在德军达成突破的地方,进展也不够快,歼灭的美军太少。漏网之鱼们后退以后还能支撑一些据点,给援军很大的帮助。还有在战区美军还驻扎了一些工兵,炮兵,反坦克,防空,骑兵(装备装甲车和轻型坦克)等营连级单位,这些单位以及很多非战斗单位都还有自己的通讯和后勤保障,加入援军后不少都起了很大作用。此外美军在战区内的保障工作建设也不错。而且美军后勤能力太强,援军上去后很快就建立了新的补给站。尽管其中不少没多久又要撤退,还损失了不少,包括路上被摧毁或俘获的车队,但关键的一两天里还是起到了作用。

而德军自己这边,就出现了交通拥堵(这个美军那边也有),后勤不济,通讯不畅的情况。在阿登战役中营连级的小战斗非常多,尤其在德军突破后双方都没有固定战线的阶段。这期间经过一些交战,结果都是美军先形成了防线,而德军的集团进攻还没有组织起来。另外不能不说美军的战斗意志,绝大多数作战都非常顽强。很多上级都已经来不及管或失去联系的单位主动参加作战,而且会自觉找非直接上级但是高级的单位领受任务。

还有就是美军的炮兵,在很多战斗中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这个时候,德军炮兵不光在数量上,在战斗能力上也已经明显落后于东西两线的盟军。当时一般的师属火炮射程都在12,3公里,这也是最骨干的炮兵门类。而要压制这类火炮,射程至少要17,8公里。德国这类炮种类倒是挺多,性能也好,射程在25-30公里,但一共只生产了500多门,而且重量都在10几吨。

美军在阿登战役初期参战的也基本没有这类炮。但在德军无法压制的情况下,美军炮兵在后勤,机动,指挥方面样样比德军强很多,导致美军的有效炮击在初期火炮数量处于劣势时也不比德军少多少,后来更是优势越来越大。在战役中后期,几十个美军这类重炮营来到战场,此时德军的炮兵已经全面落于下风,和在航空兵方面的劣势差不多。而且在战役初期,美军炮兵的无线通讯系统还支撑了美军前线部队的通讯,往往都是唯一的通讯手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