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9)农民起义之右派

不过七十年代中后期的深层政治故事并未主要发生在议会之内。这个故事讲的是两股彼此作对的政治势力如何在这个病体沉重的国家崭露头角,预备着未来的交手。第一股势力来自右派。

1974年6月中旬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一位政客道歉了。他不是为了个人生活的不检点而道歉,不是为了判断失误甚至政策失败而道歉。他为了一切而道歉。他为英国1945年以来所经历的一切,他所属的政党对此所应负的责任,以及他本人在党内所应负的责任而道歉。这位连环道歉人形容憔悴,出身于一位伦敦富商之家,先当上了住房大臣,后来又担任了卫生大臣。直到此时他一直都是个中规中矩的托利党员。在麦克米伦手下他曾下令拆除大片老旧的联排房屋为高层住宅让路。在希斯手下他砸下大笔金钱扩张全民医保的管理体系并提升社保水平。现在基斯.乔瑟夫爵士(1)羞愧地绞紧双手,两眼低垂。整整三十年来他历经了一轮轮的政府干预,各种良好意图与一次又一次失望,整整三十年来他眼看着工党与托利党轮流推行社会主义。“而我必须为自己随大流的行径遭受谴责。”

乔瑟夫皈依自由市场与小政府经济的举动有着近乎于宗教的力量。这一做法的核心在于控制经济活动中的货币总量来抑制通货膨胀,也就是挤干政府的借款与开支。他在五十年代加入托利党,但并没有同时成为一名保守派。他说,“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保守派,但现在看来我其实根本不是。”这种想法将会直接引发五年后的撒切尔革命以及对希斯时代的全盘否定,我们这段历史初期露过面的几位知识分子将重见天日,他们的经济主张将步入英国公众生活的中心。另外的同路人包括大学教授,几位美国人或者若干有利于托利党主流之外的鲍威尔追随者。不过乔瑟夫与众不同,这位前内阁大臣有着政府工作的第一手经验。通过他的政策研究中心(2),他成为了呼风唤雨、痛斥同族的旧约先知。

乔瑟夫认为七十年代中期的英国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选择,要么继续忍受饱受社会主义紧缩经济,要么突出重围投身真正的自由化资本主义——一言以蔽之,要么是托尼.本要么是基斯.乔瑟夫。五六十年代的自由主义者与货币主义者为他的思想打下了基础,这些人我们已经接触过了。1964-1970年托利党成为反对党期间他自学了自由市场经济并很快雇佣了阿尔弗莱德.舍曼(3)做自己的演讲撰稿人。此人出身于伦敦东区一户左翼家庭,身为机枪手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后来向右转向并成为一名坚持不懈的英国政策右翼批评家。人们说在五十年代他对自由市场的热情“令他在麦克米伦治下的英国遭到了无情排挤,恰如当年共产主义令他在张伯伦治下的英国遭受政治排挤一样。”*57* 但是令舍曼十分失望的是,当乔瑟夫重返政府担任卫生与公共安全部长时,当年的激进作风全都收敛了起来。他忘记了自己要将私人资金引入医疗系统的热情。舍曼轻蔑地评价他是个“沦落到与公务员为伍的好人”。

但是1974年的失败动摇了乔瑟夫。他与其他货币主义者一道开始了对希斯时代的反思,反思的最终结果是一场影子内阁验尸大会,他们在会上坚称1970-1971年间早期的激进主义是正确的,而接下来的路线掉头则是场大灾难。希斯根本听不进去,而且连他们的攻击连理都不理。希斯在自传理对乔瑟夫的评价十分傲慢,他说乔瑟夫“重新拾起了与某位阿尔弗莱德.舍曼的友谊,此人是个前共产党。结果就是乔瑟夫经历了一场他所谓的‘转变’……(这场‘转变’)对他的大部分同事都毫无效果,尽管我们出于礼貌还是从头听到尾。”但实际上,此时很多托利党人都正在开始倾听他的意见。和乔瑟夫站在一起的是杰弗里.豪尔(4)以及安静而警觉的玛格丽特.撒切尔。此前豪尔曾经警告称,“我对玛格丽特不太放心。她的许多经济偏见倒也有理,但我总觉得她在类似教育这一类敏感问题上有些过于教条,可能会因为过分简单化而阻碍相关方面的进展。”*58* 此时又出现了一批新的激进分子,例如鲍威尔派系的托利党议员约翰.比芬(5),年轻的经济问题作家奈吉尔.劳森(6)以及一大群记者与学者。

这是一次不留余地的知性批判,激励了整整一代新党员并将整个托利党从舒适的麦克米伦信条中推了出来。麦克米伦谈到乔瑟夫时称“我这辈子只认识这么一个乏味的犹太人”。日后他对于撒切尔的师承与同事也嘟嘟哝哝地说了不少怪话——例如海耶克,舍曼,乔瑟夫,劳森以及弗里德曼。事实是无论左右,犹太人都以理性思考而著称,他们通过欧洲大陆遭受的灾难为英国总结出了完全相反的经验。对待思想的严肃态度以及老式的治学风格使得犹太人拥有了独特的政治影响力。撒切尔对待思想的态度很开放,愿意不带偏见地倾听他人意见,许多传统托利党员都做不到这一点。

在1974-1975年的冬天,希斯刚刚在第二次选举中败选的时候,日后所谓的“撒切尔主义”还没有成型。无论撒切尔本人的内心想法如何发展,在公开场合她依然支持着共识政策。她支持干预住房市场并调查过廉价住房的销售情况。毫无迹象表明她将成为党内领袖。尽管接连失利,希斯依然固执地不肯交权。他坚称自己的支持者依然支持着他,这些人中基本包括了大多数当时最有名的托利党人。民调显示70%的托利党员希望他留下。但是议会里的托利党议员们对他十分不满。于是一位股市老手,1922年后座议员委员会主席爱德华.杜.卡恩爵士(7)趁机向希斯发动了挑战。支持他的是战斗英雄、托利党议员以及头号密谋家艾瑞.尼夫(8),但是尼夫很快就收手了。乔瑟夫此时走上前台发表了一篇既不合时宜又唐突无礼的灾难性演说。他似乎在演说中暗示工人阶级妇女生孩子太多,正在导致基因库的退化,必须加以阻止。《侦探》杂志已经给他加上了“疯和尚”的雅号,这场演讲则彻底结果了他。这一来右派到哪里去找候选人呢?

如果希斯意识到接连两场选举失败意味着他下台时间已到并允许其他温和派托利党人为了代替他而进行活动,那撒切尔就一点胜算都没有了。假如乔瑟夫没有满嘴跑火车,她恐怕还会继续支持他而不会自立门户。假如杜.卡恩继续参选,那么才华横溢的竞选管理人尼夫也不会为她工作。许多托利党员都是在他的劝说下选举撒切尔的,因为她毫无胜选机会,这样做可以让希斯较为体面地下台,然后更靠谱的候选人就能借机上位了。这一招委实精明。1975年2月4日,撒切尔在第一轮投票中就以130票对119票击败了希斯,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接下来她又轻松解决掉了剩下的几个陪衬竞选者。一股自五十年代起就在地下涌动而未被察觉的右翼自由市场思潮即将以磅礴之势喷涌而出并永久性地改变英国。“乔瑟夫主义”就这样变成了“撒切尔主义”。在这场被人称作“农民起义”的选举当中,没几个托利党真正意识到这位新领袖会将他们带往何方。接下来的几年里她都要忍受威尔逊以及新任首相卡拉汉居高临下的假笑与屈尊纡贵的评价。然后她将狠狠地还以颜色。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ith_Joseph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ntre_for_Policy_Studies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fred_Sherman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ffrey_Howe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Biffen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gel_Lawson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du_cann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ey_Neav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