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8)权力催人老

至于威尔逊短暂的最后一届政府,剩下的时间里他将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国外事务方面。工党政府不顾美国反对开始了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军的最后阶段,放弃了英国在远东的整套空架子。帝国的时代就此正式结束。只剩下了零星几个由于过于虚弱无法独立的海外据点以及贫困岛屿,香港与百慕大之类的地方还驻扎着几位总督。在中东地区,英国人在地图上画下一道道纵横线——外约旦,新立国的以色列,伊拉克——所有不确定因素随之烟消云散。在塞浦路斯柠檬林中的游击战与分割线之后,在驻守“圣地”巴勒斯坦的英国士兵惨遭谋杀之后,在一场规模虽小但却十分激烈的殖民地战争将亚丁变成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卫星之后,帝国就此不复存在。留在身后的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伊拉克国王,很快就会被军事政变推翻,最终导致萨达姆.侯赛因上台。在伊朗,英国支持的伊朗国王多年以后也被阿亚图拉.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接下来的几十年间这一地区的处境十分恶劣,大小战争频发,酷刑虐待不断,暗杀、压迫、审查制度与汽车炸弹轮番登场。石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东地区就此成为了全世界最危险的所在。堪称始作俑者的那批决策不光出自华盛顿,同样也来自包括伦敦在内的欧洲各国首都。

剩下来的是一个古怪的半吊子帝国,美其名曰英联邦,一个横跨整个世界、无视逻辑合理性的组织,里面既有印度这样的共和国,也同时包括了独裁国家与民主国家,英国的忠心小弟与公开对抗伦敦的叛逆,还有依然向英王效忠的前白人属地。英联邦不是一个整体性的的决策组织,在英国决定加入欧共体之后这一点尤其无从谈起。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利益往往南辕北辙以致针锋相对。在国防方面,有些成员国是坚定的不结盟主义者,甚至时而还会像莫斯科乃至北京靠拢,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另一些成员国则越发仰赖美国而非英国。在南非种族隔离问题上,在罗德西亚问题上,在新近独立国家统治者行为不端的问题上,以至于在移民问题上,英联邦将会一次又一次地分裂并令伦敦颜面扫地。既没有共同的军队,也没有贸易协定或普遍认可的政治立场,英联邦在许多人眼中都是一个不着调的组织,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举办不积口德的各种峰会以及英联邦运动会,或曰山寨版奥运会。为什么要保留英联邦呢,莫非只是出于感伤心理或者是为了给女王找点事干吗?至少这是个人畜无害的组织,而且有助于世界不同部分保持联系。这也是除了足球圈子之外最后一个使用英语却不受美国主导的世界性组织

威尔逊将他大部分的国内精力花在了阻止托尼.本(此时本已经成了他的心腹大患)通过全国企业委员会(1)引入社会主义经济的企图。本希望全国企业委员会能够成为一个资金阔绰的组织,接管一大批成功与不成功的公司,将国有企业与国家指导引入经济生活的中心。此时已经明确成为党内右派的威尔逊和本的决心一样坚定,一定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他如愿以偿了。当这一切终于到来时,虚弱而资金不足的全国企业委员会已经成了一个装满失败的仓库,尤其是英国利兰汽车公司(2)。本对于工人当家的热情一直令其他与他共事的大臣与公务员们既忍俊不禁又火冒三丈。他本人在日记里承认,他觉得自己就好像在“逆着尼亚加拉大瀑布往上游泳”。他对于联合企业尤其感兴趣,还专门考察了莫里登摩托车厂(3)。这家工厂里中国式的共产主义氛围尤其使他兴奋不已。“我向工人们描述了我们的工业政策,而他们则唱起了‘他是个快乐的好伙伴’,场面十分动人。”

认为本对于合作经营与国有化的社会主义感情已经过时的人不仅只有威尔逊一个。杰克.琼斯有一次就在威斯敏斯特餐厅吃午餐的时候堵住本,警告他说“国有制不行。人们不会接受的。国有企业的管理都很差。”本解释说他还要接手其他公司,包括《苏格兰每日新闻报社》,还用英国利兰汽车公司的例子来堵琼斯的嘴。令本大吃一惊的是,这位坚定的工会分子居然建议将其卖给通用汽车。国有化的最后阶段除了头疼之外就基本上没有别的事,尽管位于苏格兰林伍德的克莱斯勒工厂依然支撑着运营了一段时间。战后曾经立即得到推广的计划与统筹走到了最后的时光。如此看来本不仅是个激进派,也是个传统主义者。希利日后十分粗鲁地总结道,本担任英国工业大臣期间一共只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他担任能源部长时批准纳米比亚开采铀矿,结果开矿收入成了支持种族隔离的财源之一;另一件就是协和式客机的研发,结果乘客都是阔佬,而研发费用则来自贫穷纳税人的补贴。当他离职时唯一真实存在的计划协定就是农产品价格回顾,“当我在职的时候主持这一协定的是诺桑勃兰公爵”。

威尔逊最后一届政府没干几件大事。一件事是芭芭拉.卡斯特及其团队对于养老金制度的彻底整改。他们推出了国家收入相关养老金制度,将养老金与个人工资上涨或物价上涨中数额较高的一项挂钩。这一措施十分慷慨,尤其是对妇女来说,因为女性的养老金往往会因为脱离工作照顾孩子或者老人的年份而遭到削减。这一措施还允许人们根据最为年富力强的二十年里的收入水平来领取养老金,而不必非得以退休前的工资为准。很早以前卡斯特就赢得了女权主义斗士的美名。1968年达格南的福特工厂爆发女工罢工。女工们的工作是为汽车座椅缝制外罩,与从事相同工作的男工相比,她们的工资只有前者的85%。卡斯特直接干预之后,公司弥合了大部分的收入差距。这一来全国其他地区的女工们也纷纷采取了行动。此外她还出手阻止了规定男性议员养老金高于女性议员的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尽管卡斯特对于自己女权主义者的称号一直颇有微词,而且也低估了新制度所需的成本,以至于日后保守党为了控制物价而再度打破了挂钩关系,但这却是一场难得能留存下去的民事改革,至少又存在了十年。

与此同时,威尔逊正忙着为自己的亲信准备一份丑闻缠身的行赏名单,嘴里还一直念叨着潜伏间谍、阴谋以及南非与英国特工的可能活动。此外他还为未来的英国政府留下了最后一份礼物。和当年的艾德礼一样,他秘密批准了对英国核威慑力量“骑士”(4)十分昂贵的大规模技术改良,几年之内这样做的成本就会从2400万英镑上升至10亿英镑。然后他就像自己一直声称的那样在六十岁那年退休了,这一手令内阁大部分成员目瞪口呆,伦敦内外一时间小道消息漫天飞舞。权力不光导致腐败,也会导致衰老。金肯斯曾经猜测威尔逊篡改过自己的出生证明,而他的实际年龄一直比对外宣称的年龄老十岁。这倒是可以解释他在政坛为何如此早熟而一路发迹,现在又为何提前退休。但是威尔逊还是留了个心眼,提前将自己退休的消息告诉了他选定的接班人吉姆.卡拉汉(“我要为一位比我更老的人让路了。”),使他相对其他人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这些人也包括希利,威尔逊正式在内阁会议上宣布退休之前希利才在男厕所里得到了威尔逊的通知。退休后的威尔逊眼看着自己的声望一步步地走向下坡路,而他的记忆力也开始每况愈下。对于一个如此好斗且本质上十分正派的人来说,无论他在政治上的成败如何,这样的晚景都有些凄凉。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Enterprise_Board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tish_Leyland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iumph_Engineering#The_Meriden_Motorcycle_Co-Operative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valin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