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龙芯什么时候能配上中文计算机语言编译的源程序? -- 唵啊吽

共:💬151 🌺37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中文编译的取舍

很多人提出,管你外部语言怎么变,计算机只认0和1,故而变来变去有何意义?这句话很有道理,对现今的计算机世界来说,中文不中文,care的人真的不多,语言能用就行了,废那事干嘛。可是问题真的如此简单吗?

我们知道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无疑语言习惯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字母和象形文字的差异,使得人脑在思考的侧重面上会有显著的不同。一个从小接受空间思维强化的人和一个接受逻辑思维强化的人,在对人对事方面总会显现不同的取向,故而在很多事物上,中西方人士往往变得互相不可理解。当然由于西方文明的强势,最近几代中国人都渐渐适应了西方的逻辑,因此中国人开始显现出相当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同时理解东西方的想法,而这对已经泡在蜜缸里太久的西方人来说,就很困难。

只是既然获取了这种优势,我们应该想办法真的在中西结合的路上走一走,片面强调某种文化的优势并没有意义,这个我想已经是共识。但是在科学界,很多事往往是起点决定着终点,当你采用某种架构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了(虽然事先你可以不知道结局是什么)。回到编译语言的问题,英文界面对留学生来说真的不算太大个事,只是,留学生去国太久,回国接触最多的也是京沪等地的见闻。殊不知,今天的中国,一见字母就头疼,上了大学也过不了CET4级的情况其实非常普遍。英文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变成了痛脚,往往离开学校没2年,基本英文单词忘得一干二净。你要说这些人不聪明,没逻辑思维吗?显然不是这么个事,深层原因,恐怕还在于语言学习障碍。

对中国来说,基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工程师的基数很大,故而拖累了整个世界的工程师薪资都要向白菜价发展;中国的小生意红红火火,全世界的日用小商品都开始找中国人订购,等等。今天中国的软件人才并不少,但是拥有开创性思维的人才并不多,故而开花结果得慢,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别的领域,中国人一介入,就是百花齐放的结果,唯独软件业,却依然被欧美牵着鼻子走呢?智商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回想前面说的那句话吧:科学界,很多事情,是起点就决定终点的。一个建立在空间思维强化基础上的IT世界,会和今天的逻辑强化的IT世界有什么不同吗?

通宝推:hansens,唵啊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