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6)颠覆性选举

到头来,威尔逊政府并没有因为两眼圆瞪的阴谋家而垮台,而是十分正统地栽在了选民的手里。尽管刚刚经历了“代替纷争”的挫败,1979年威尔逊宣布举行选举时依然十分乐观。他很了解自己的对头。希斯早在1965年就开始担任反对党的领袖,当时托利党的议员们就党首人选进行了第一次秘密投票。希斯一直被人视为铁腕的现代化推进者,上任之后他就开始着手整治托利党的前座议员席位。一干爱德华时代的遗老被请到了一边,取而代之的是语法学校出身,在股市里淘到第一桶金的彼得.沃克(1),年轻的索比顿前市长杰弗里.瑞庞(2),前皇家空军飞行员以及前律师安东尼.巴博(3),以及杂货店主的女儿玛格丽特.撒切尔,所有这些人都没有显赫的家世。尽管在伦敦郊外塞尔斯顿公园饭店(4)举行的1970年选举政策会议遭到了大肆炒作,被人称为右倾突进大会(威尔逊谈及“塞尔斯顿那帮人”的时候就好像说的是某种半人半猿的返祖怪物),但希斯其实是一个坚定亲商业的政客。在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初,托利党接连许多年都摆出一副衰老且贵族派头十足的面貌之际,希斯的存在无异于一股清新的空气。

威尔逊与希斯从心底里彼此厌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相似之处太多了。两人都出身于传统而虔诚的下层中产阶级偏远家庭,两人都生于1916年,希斯比威尔逊小四个月。希斯的家境比威尔逊还要差一些,他的工人阶级归属感也更强。希斯的父亲是个木匠,后来为一位建筑承包商工作,他的母亲是个女佣,后来又做起了租房的生意。和威尔逊一样,希斯一开始也是通过杰出的学术才能以及奖学金出人头地的。两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些孤僻,不过也都从电视普及之前丰富的社区生活中受益良多。威尔逊投身于童子军活动与卫理会俱乐部,希斯则在音乐厅里流连并加入了唱诗班。两人几乎在同一时间考取了牛津大学,也都曾身处于五光十色激情洋溢的战前政治生活最前沿,尽管两人在此期间从未见过面。正如我们所见,这两个人代表了打破阶级屏障的语法学校学生在政界所取得的胜利,正如同一时期的商界、艺术界以及其他各个行业里所发生的那样。在两人1964-76年间首尾相接的执政时期当中,英格兰与威尔士的语法学校几乎遭到全歼。两人都代表着各自党派的中间力量并遭到死硬左派与死硬右派的夹攻,承受软弱与绥靖的骂名。两人归根结底都是管理主义与折衷做法的信徒。两人都十分爱国而骄傲,都会被后来人与一个国家崩溃失败的时代等同起来。两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用漫画来表现,威尔逊有一张圆胖脸,烟斗从不离口,希斯则总是笑得像个疯子而且酷爱划艇。

工党很有理由认为这次他们依然可以逼退托利党的攻势。金肯斯似乎已经扭转了经济大局,而且十分自信地拒绝将最后的预算花在选举前的贿赂活动上。这一举动很受欢迎。民调毫无异常,各大报纸也纷纷预测工党能轻松取胜。甚至就连右翼评论家们对于威尔逊在电视上的表现以及高超的辩论技巧也不吝溢美之词,尽管他公试图摆出一副公然统御一切的派头同时还试图避免非议。

相比之下,希斯的形象就是个闷葫芦,鲍威尔在1970年大选开始之前一遍又一遍地骚扰着他,不堪挑衅的希斯痛斥鲍威尔没有人性,不配做基督徒,并宣称在保守派政府里没有他的位置。1969年夏天,两人争夺保守党灵魂的斗争达到了高峰,当时的盖洛普调查显示54%的受访者认同鲍威尔遣返当时所谓有色移民家庭的做法。到了1970年初,66%的受访者称他们要么更倾向于鲍威尔的看法,要么和他感受相近,只有22%的受访者对他的好感有所下降。鲍威尔在一系列政策问题上对希斯发动了攻击,减税的需要,私有化,更为自由的市场,北爱尔兰或者说乌尔斯特,以及英国加入欧共体的问题(鲍威尔对这一问题的反对态度与希斯的支持态度一样强硬)。就托利党的领导层看来,鲍威尔关于遣返移民并终止移民入境的呼吁其实是他推倒希斯并取而代之的众多手段之一。

托利党内以及民众当中的确有很多人渴望看到这一可能成为现实。除了码头工人与其他抗议者之外,许多财力雄厚的金主也打算资助鲍威尔获取领导权。一位来自伍斯特郡的工业家马塞尔.艾菲顿筹款支持着一个全国性鲍威尔团体联盟,还谈到组织一场通向保守党总部的示威游行来直接废黜希斯。但是威尔逊举行选举的做法布下了一个十分显眼的陷阱,鲍威尔对此看得一清二楚,尽管他的支持者视若无睹。此刻他最好的机会就是等着希斯在选举中落败,然后他就可以公然出手,甚至还能借此控制全党。艾菲顿和许多其他人一样曾经公然宣称右派人士都应当投工党的票,这样托利党就会“像熟透的樱桃那样落在艾诺的怀里。”*37* 但是如果鲍威尔真打算玩这一手,成千上万名忠实保守派成员就会永远视他为叛徒。要么希斯获胜,从此再没有鲍威尔什么事,要么希斯失败而鲍威尔将会成为托利党内的众矢之的,托利党本身也有分裂的危险。

选战当中充斥着关于鲍威尔的大篇幅报道。某些报纸会将托利党竞选情况的一半篇幅都花在这上面。有人说这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移民与种族政策关系如此重大的竞选活动。保守党的会议上总会充满手工制作的“支持艾诺”标语牌。人们一刻不停地询问希斯和他的同事们是否支持伍尔弗汉普顿的堕落天使,搅和得他们既恼怒又难堪。工党也不出所料地将鲍威尔描绘成了保守党思想家,希斯只能步履蹒跚地跟在他后面。托尼.本更进一步将他称作“保守党的真正领袖。他远比希斯先生更有个性。他直言无忌……甚至就连他的发言冒犯了许多正派保守党人士时希斯也不敢公开出面反驳。”本还进一步宣称,“伍尔弗汉普顿上空升起的旗帜看起来越来越像达豪与贝尔森(5)曾经用过的旗子。”

在选战后期,被成群左翼抗议人士纠缠得不胜其扰的鲍威尔终于明确表明自己支持托利党的官方竞选活动。对于希斯来说这股最后关头出现的支持力量十分管用,也有人因此声称鲍威尔导致了希斯的最终胜利,但是这方面的证据很薄弱,而鲍威尔本人也一直固执地否认这一点。选战开始之后金肯斯才马后炮式地得知,即将公布的收支平衡与通货膨胀数据比预期更糟。这一下威尔逊就翻船了。最终结果是托利党赢得了30个席位的多数。选举结束后的民调否定了金肯斯选举预算方案导致工党失利的观点,实际上这一方案很受欢迎。根据鲍威尔的传记作家记述,他刚刚意识到希斯胜选所带来的后果就“双手抱头独坐一旁,意气消沉。他明白在这场选战当中自己是继威尔逊之后的第二大输家。”*38*

威尔逊同样大失所望并大吃一惊。由于他本人在本岛没有个人的房产,他不得不接受希斯的邀请在首相私宅住了最后一个周末,这个周末他一直在焦头烂额地四处寻找住处。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Walker,_Baron_Walker_of_Worcester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ffrey_Rippon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hony_Barber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lsdon_Park_Hotel

(5) 均为二战时纳粹德国集中营所在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