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航母医学和卫勤保障体系 -- 妖猫drake

共:💬12 🌺1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航母医学和卫勤保障体系(续)

P.S 猫先道歉。。。白字写了不少,这个拼音打字坑爹啊。。。发现手里的图片都是杂志上用过的,这就不好了,呵呵,等我收集一下图片吧。

七. 中国海军的远洋医学发展

中国近代海军通过向英国、日本等先进海军国家学习,逐渐建立了近代海军医疗和卫勤体系,各基地建立了海军医院,在购买外国战舰时也引入了舰上卫勤装备,如赴英国接收“重庆号”的民国海军人员中也包括医务人员,这批人员在英国海军医院受训后进入重庆舰上的手术室、X光检查室和病房工作。

但是在解放以前,中国海军的医疗体系缺乏独立性,没能形成独立学科,海军和航海医学发展缓慢,直到见过之后,随着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和崛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医疗和卫勤体系才得以全面建立起来。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已经拥有了一套完善的军事航海医、教、研体系,并通过民用远洋运输船队和一系列海上作战积累了丰富的海上医疗和卫勤经验。

因此在80年代后中国海军的历次舰艇编队远航、极地考察和战术巡航中,海上医疗和卫勤支援体系都表现出色,有效的保证了舰上官兵的健康,对圆满完成任务贡献巨大。

八. 通过远航积累远洋海军医学经验

1985年11月,我国南海舰队的“远望3号”航行196小时,航行6169公里深入太平洋上执行海上卫星遥测保障任务,从此中国海军不断进行执行远航任务。为了向远航舰船提供卫勤保障,研究远航疾病,提高我军的航海医疗水平和战斗力,除了在远航舰船上配置医护人员之外,海军通常会派出医院船或者补给舰随航,如1989年“郑和舰”出访美国夏威夷时,海军补给舰共在太平洋上随航十天,航程超过7400公里。

虽然我国海军的远航舰船能够得到高水平的医疗和卫勤保障,但是由于远航任务航程远、时间长、工作量大,自然环境变化剧烈,舰上官兵绝大部分都会有体重下降的情况,根据观察和记录,在十天的航程中官兵体重平均下降近1.5公斤。由于远航任务时常会遭遇恶劣海况,大批官兵会发生晕船(运动病)并可能导致胃病。

即便海军极为注重执行远航任务官兵的给养,很多人仍会在远航开始一周之内由于维生素摄入不足出现口腔溃疡和皮肤瘙痒等症状。相对生理上的病痛,舰上官兵较少发生心理疾病,但很多船员还会由于生活单调寂寞,产生精神空虚、烦躁、精神状态低落、应变能力降低,工作缺乏效率等症状。

针对这些问题,海军卫勤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强调远航前的人员体检和筛选、制定完善的远航医疗和卫勤保障预案、合力安排饮食,针对环境调配营养组分、加强远航舰艇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等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方案。

为了培训合格的舰艇医疗人员,海军极为重视培养有远航经验的海军医疗人员,早在1989年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的我军首届舰艇军医本科学员就随“郑和”号训练舰执行出访美国夏威夷的远航任务。在远航中,军医学员们遭遇了各种紧急情况,其中很多是之前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想象的。

比如当“郑和”号航行在东海海区时,为了收治东海舰队伤员进行了我国海军史上首次双舰深海换乘运送,在太平洋的恶劣海况下先后在随舰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气管切开、静脉切开、脾切除、肠吻合、胃穿孔修补等7个科目共82次各类外科手术,全面演练了高海况下的高强度战伤救护。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批经历过远航狂风巨浪洗礼的海军医疗和卫勤保障人才,中国海军才能不断延伸舰队的航行范围。1998年4月9日中国海军“青岛”舰、“世昌”号训练舰和“南仓”号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出访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在这次历史48天,总航程达24259千米的海上远航中,舰队医疗人员共接待门诊393人次。甚至在9级海况下完成了一例指骨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九. 中国海军现有的航母医疗和卫勤保障舰只

虽然我国海军的大型水面支援舰艇和“世昌”号、“郑和”号训练舰都拥有一定的海上医疗保障能力,但从其他海军的经验来看,大型舰艇远洋编队尤其是航母编队必须编有专门的医院船。因此,中国海军一面通过海上远航积累远洋医疗和卫勤保障经验,锻炼海军医疗人员队伍,另一方面也开始建造专业海军医院船。

根据外媒报道,在专门设计建造的医院船下水之前,中国海军至少装备了三艘医院船,其中两艘是以2150吨的“琼沙”级步兵运输舰改装而来的。另一艘舷号为865的大型医院船原本是一艘三万吨级的集装箱运输船,中国海军采用的改装方式类似于马岛战争中英国海军对“乌干达”号的改造,加装了14部“舰船用医疗模块系统”、救护直升机起降平台和专门的指挥塔。经过改造之后这艘民用运输船摇身一变成为了一艘拥有较强医疗和卫勤保障能力的超级医院船。 更为重要的是,865舰证明了中国海军能够在战时利用丰富的民船资源迅速的改造大量医院船。

中国海军并不满足于装备“半路出家”的改装医院船,2008年年底,一艘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和卫勤保障任务“量身定做”的专业化大型医院船被编入东海舰队。2009年当这艘14000吨级,舷号为866的医院船首次公开亮相的时候,各国海军都被其先进的设计和漂亮外形所吸引,“岱山岛”号一时名扬世界。

“岱山岛”号大型医院船是中国海军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型专业医院船,其排水量在亚洲海军同类船舶中排名第一。作为专门设计的海军医院船,“岱山岛”号拥有极为强大的医疗保障能力,舰上有300张普通病床,20间ICU加护病房和8间手术室,拥有每日完成40个大型手术的能力,硬件设施水平相当于三级甲等医院。“岱山岛”号入役标志着中国海上医疗和卫勤保障水平建设获得了重大突破。

除了传统的医院船外,中国海军还装备了其他与航母医疗和卫勤保障相关的特殊军舰,例如舷号为“88”的“徐霞客”号训练综合保障舰。这艘27000吨的大型保障舰拥有优越的生活和住宿条件,能够为2500名海军人员提供良好的食宿。考虑到“瓦良格”号航母的主要用途是训练,其内部空间和环境必然较为恶劣,将飞行员和其他学员安置在随航的保障舰上有利于这些未来的航母人才的身心健康,对提高训练效果,避免因为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的减员甚至事故有重大的意义。

结语. 完备的航母医学和卫勤保障体系对航母编队战斗力的影响

作为一个个刚刚装备航母的国家,中国在航母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航空母舰上的医疗系统能否及时而有效的处理伤员,提高伤员的治愈率,对中国航母迅速形成战斗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航空母舰除了执行远洋作战任务以外,在灾难发生时也必须执行救灾和海上救援任务,因此增强航母的医疗能力也是执行各类救援和人道主义任务的需要。

在去年的亚丁湾“和谐使命-2010”护航行动中,“岱山岛”号为包括我国海军护航编队在内的五国海军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和卫勤保障服务。医院船与我海军战舰的医疗卫勤人员紧密配合,确保护航编队能够圆满完成为期三个月的海上护航行动。

从“和谐使命-2010”护航行动可以看出,在未来我海军编组的航母编队中,医院船和航母本身的医疗卫勤保障体系都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和卫勤保障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形成和维持,决定中国海军能否通过装备航母最终发展为全球第一流的蓝水海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