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海上旧事(一) -- 晨枫

共:💬70 🌺1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海上旧事(六)

农村中小学,支农、学农是家常便饭,一年就要两三回。插秧是大事,秧插不好,一年就毁了。农民不要我们在插秧的时候去支农、学农,怕添乱。收割的时候,就是“锻炼”我们的时候了。

小时候,主要任务是拾稻穗、拾麦穗,要颗粒归仓。大人用镰刀收割后,会在地里留下一些稻穗、麦穗。我们也真的就像小鸡一样,排开队,在宽广得无边的田野里,东啄一下,西啄一下,颗粒归仓了。有时生产队没有正经事让我们做,或者想治治我们这些根不红苗不壮的臭小子们,派我们去拣落地的油菜籽,也要颗粒归仓。油菜籽才多大,油滑油滑的,根本拣不起来。但这还是轻松的,摘烂棉才是苦差使。好棉花摘完了,烂棉花可以做次品棉,没有开出来的棉铃里面也可以扒拉出次品棉来。烂棉花自然烂兮兮的,恶心得很。棉铃有的开了一半,一掰就掰开了;有的只开了一条缝,不容易掰开;最可恨的是,有时好不容易掰开了,里面全烂了,爬出一条刺毛虫那样的棉虫来。

大一点了,就要做正经活了。先是拉割好的稻子、麦子。大人把稻麦割下来,就摆放在一边,我们就去把稻麦捆成一虎口大小的捆。捆到一定数量了,再捆成一抱左右的大捆,然后抱到拖车上,拉到打谷场。田间尺把宽的是田埂,四、五尺宽的就叫拖拉机路,大拖拉机开不了,还是太窄,它们都是直接在田里开,从田埂翻过去,拖拉机路是给手扶拖拉机和拖车用的,就是我们啦。拖车是两轮的铁管结构,底板上是木板,有人叫它黄鱼车,但会和三轮脚蹬的黄鱼车搞混。农民有时会在自行车的三脚架后安一个铁环,骑车拖黄鱼车拉东西,启动的时候要先连自行车带拖车推几步,然后一个鹞子翻身上车再骑着走,否则车子起不动。我们没有这个本事,用手推。装车的时候要顺着装,否则稻秆、麦秆卷到轮子里面,车子就拖不动了。更重要的是,装载一定要平衡,重心落在轮子上,要不然,前轻后重,车头要翘起来,更本没法拉车,方向也是无轨电车;前重后轻稳定是稳定了,但拉车的同时还要提车,太费劲。装载时平衡了,拉得时候还要小心,一点破可能稻垛、麦垛就移动了,一起推车的哪一个人要赶紧站上车去,帮助平衡,翻车了就惨了。我们试过拖车和推车。推车时轮子落在哪里看得清楚,方向控制也灵活,但重车时掌舵的人使不上劲,太使劲了方向不好控制;拖车时总是使得上劲,但转小弯时要控制还提前量,不然轮子跑到田埂下,就翻车了。去的时候哼唷嗨哟,回来时就一个人辛苦点,其他人兴高采烈地坐在车上。拉车的人有时恶作剧,猛跑一阵再突然急刹车,放倒一车人,大家嘻嘻哈哈。脏点累点没事,怕的是稻刺、麦芒,粘在汗叽叽的皮肤上,风一吹,起一大片风疹,越挠越痒,越挠越是小片连大片,反而忍着不去刺激它,过一阵子自己就退掉了。

再大一点,就要割稻、割麦了。两脚略略叉开,弯腰弯腿,左手一捋,抓住一握,镰刀嚓的一下过去,就割下来了,随手往旁边一放,接着下一个。要诀是要有节奏,不要老伸懒腰,老是弯上弯下的,反而腰酸。割到手的事情不多,割到右踝也不多,但割到左踝是很容易的。一天下来,腰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样。但是我们很自豪,这是大人做的事情呀!这时候,摘成品棉也够资格了,这时就要挑好的摘,不要把次品棉混到成品棉里。新棉花球抓在手里,软软的,很舒服。采油菜籽的事也轮上了,像剥小豌豆一样,把油菜荚一剥,手指在里面一捋,油菜籽就下来了,又好玩,又不费劲。

学农学够了,也要学工,毕竟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嘛。也开过车床,烧过电焊,给电热管里装填填料,做的最多的还是搬运。印象最深的不是干了些什么活,而是工厂的食堂。那是我们第一次“独立”在外面自己买饭菜吃,意义重大。工厂的伙食也比较好,我们吃得乐不思家了。“上下班”要走三公里路,小伙伴们结伴走,一路有说有笑,倒也不觉得远。

干活干累了,一伸腰,躺倒在田边,头枕着田埂,休息了。看着河塘里的水牛泡在水里,不时甩一下脑袋,赶走苍蝇或牛氓,听着树荫下的羊有一声没一声地叫着,聊着小孩子之间的小破事,我们没有电子游戏,没有名牌衣服,没有零用钱,没有明星大款可羡慕。我们生活简单但快乐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