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4)密谋!政变与金的打算

四十年后的人们很难理解威尔逊第一任政府执政时期的大环境是多么疑神疑鬼,不过当时的商界以及传媒界的确有人相信民主遭到了挫败。塞西尔.金(1)是报业巨头罗斯米尔勋爵(2)的侄子,身材高大,极端自负,掌管着国际出版总公司(IPC)(3),旗下报纸尤以《每日镜报》出名,他就是这一思潮中心的一员。他一开始是威尔逊的支持者,从工党在野时起一直到1964年威尔逊当选后不久。但是威尔逊很快就得罪了金,因为坚持平等主义原则的威尔逊只给了他一个时兴的终身贵族爵位,这令他大为光火。他本人一直想要世袭爵位,最好是个侯爵,借此衬托他社会主义主流报纸大亨的身份。威尔逊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寸步不让。不过令他脸上无光的是,他在其他方面对金可谓极尽奉承之能事,并塞给金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小玩意,包括将他的妻子加封为女贵族,还为他本人搞来了好几个头衔——英格兰银行主管,煤炭部顾问,国家公园委员会委员等等,至于政府初级职位与终身贵族之类的许诺更是接二连三。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打动满腹怨气的报业大亨哪怕一丝一毫,他走遍伦敦各地,逢人就骂威尔逊无能无用、谎话连篇,正在毁灭这个国家,必须马上把他搞下来。*32*

金的看法在商界相当普及,这一看法认为英国需要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而不是耍滑头的政客。他坚称“议会民主的失败就在眼前。”政客们“把一切都搞得一团糟,以至于我们必须将职业政客以外的人员引入政府。”这一私人看法几乎就是在号召举行政变,政变领导者则是他本人以及其他商业领袖。这一观点最后导致了一场笨手笨脚的政变。根据金手下才华横溢的主编休.卡德利普(4)所说,1968年5月,他们两个人会见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我们在印度独立的有关章节里接触过此人),作为战斗英雄及前总参谋长,蒙巴顿勋爵在公共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特别的角色,超脱于政治圈子之外,尽管很多人都相信他很喜欢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而且那些整天瞎琢磨反威尔逊政变的人们都喜欢拿他说事。他曾经对卡德利普谈论过自己担心国家现状,尽管同时又否认自己想“做出一副拥护支持任何形式的右翼专制——或者任何类似屁话——的样子。”说句实话,蒙巴顿心目中在政府突发变故时取代威尔逊管事的最佳人选是芭芭拉.卡斯特。

尽管如此,当金、卡德利普、蒙巴顿以及政府科学总顾问索利.朱克曼(5)四个人见面时,谈话内容相当无拘无束。金对女王丈夫的叔叔说,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政府将会解体,街头将会流血,武装力量将会牵扯进来。”他还询问蒙巴顿是否愿意担任临时政府的挂名领导。根据卡特利普的记录,蒙巴顿问朱克曼对此事怎么看。这位科学家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回答道,“这是无耻的叛变之举,我是一名公务员,绝不会与这种事有任何瓜葛,你也应该好自为之,迪基。”蒙巴顿表示同意。根据蒙巴顿的记录,事后他明白地告诉金这种想法是“无耻的叛变之举”并把金轰了出去。金对于这次会面的描述有所出入但同样惊心动魄。金声称蒙巴顿谈到军队士气低落,女王十分担心,并询问他的意见。这位报人的答复是“将来的某个阶段王室可能将不得不干预,可能将要倚重军队,在此期间迪基应当远离公众视线,免得弄脏双手……”。*33* 不管谁的说法更靠谱,这次会面的发生时确定无疑的,而且事后蒙巴顿将谈话内容通报给了女王。满不在乎的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出了《每日镜报》整个头版的篇幅来攻击威尔逊,大标题是《到此为止》,并号召选举新的国家领导。结果不久就意识到他已经沦为笑柄的报社董事会用一场政变把他搞了下去。

这种事要紧吗?没有证据显示关于政变的言论是认真的,也没有证据证明国安系统像事后几十年里公众所坚信的那样牵扯其中。但是塞西尔.金的故事有两重意义。首先,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威尔逊狂热且时而有些歇斯底里的情绪以及六十年代后期——现在我们主流回忆中那个时尚而成功的黄金时代——的国情。各色犯罪甚嚣尘上,学生动乱此起彼伏,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北爱示威愈演愈烈,国外形象丢人现眼,一切的一切都令某些人坚信这个国家已经治理无望了。不过由于英国民主曾经毫发未伤地挺过了战后时代,认为民主曾经受到威胁现在看来似乎很无厘头。或许真正的威胁从未发生过。确实存在着由一群危言耸听之辈组成的沙龙酒吧,左翼为主的阴谋论理论家与右翼为主的自大狂幻想家们整天凑在那里说三道四。我们这些剩下的人一定要小心别随便和他们推杯换盏。不过话虽如此,麦克米伦时代名声扫地的保守势力向威尔逊时代人见人嫌的派系势力转变期间的确十分难熬。

就旧势力看来,威尔逊是个彻头彻尾的外来人,手底下是一帮外来人组成的人马。托利党小团体与俱乐部同好的统治让位给了派系与世仇的统治,这也是工党一直难以摆脱的弱点。威尔逊在发迹过程中不断地转换门庭,他本人从未持有过任何坚定的原则性观点,也未曾获得过任何党内团体或个人的坚定支持。所谓的“威尔逊党”只不过是在下院以及民众面前装装样子而已,威尔逊真正依仗的是寥寥几个私人亲信——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玛莎.威廉姆斯,不过还有其他几位唐宁街10号的内部人士,例如彼得.绍尔(6),杰拉德.考夫曼(7)以及乔治.辉格(8),托尼.本有一段时间也可以算在这帮人里面。然后还有身处外围的顾问,例如生于匈牙利的经济学家托马斯.巴罗(9)以及尼可拉斯.卡尔多(10)(这两人常被别人戏称为“菩萨拍死他”)。也有人来自商界或法律界,例如臭名昭著的Gannex雨衣制造商乔瑟夫.卡根(11)与六十年代的头号调解人古德曼勋爵(12)。威尔逊对白厅势力一直抱有不无依据的怀疑,而且他与曾经的盖斯克派系和比万派系已经失去了联系,因此他认为很有必要拉起一派属于自己的人马。如果处于这种境地的是个托利党员,那他就会像麦克米伦那样自觉地求助于公学同学的关系网或者家族网。而威尔逊则拉扯起一个由过客与怪人组成的折中主义团体,一个神经兮兮的班子,以嫉妒与误解为工作动力。

这样一个非主流的班子自然为威尔逊那些势利而又疑心重重的报界对头们提供了大量发挥素材,《侦探》杂志一直乐此不疲的取笑着这帮起外国名字的圈内人,军情五处的知情人士也一直用“赤色阴谋”来说事,就连舰队街大佬的手下人都蠢蠢欲动。旧秩序体系下的许多遗老——上层贵族,股市大亨,绅士俱乐部成员——都很难接受威尔逊担任联合王国的合法领袖。威尔逊或许的确有些疑神疑鬼,但是也的确有很多有权有势之人打算把他搞下去,至少也要搞他一下。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cil_Harmsworth_King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rd_Rothermere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Publishing_Corporation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Hugh_Cudlipp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lly_Zuckerman,_Baron_Zuckerman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Shore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rald_Kaufman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Wigg

(9)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Balogh

(10)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cholas_Kaldor

(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seph_Kagan

(12)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rd_Goodm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