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3)血河

威尔逊一直是一个虔诚的反种族主义者。举例来说,他对于1964年托利党在英格兰中部斯梅西克进行选战时的种族主义表现深恶痛绝,以至于公开谴责胜选的彼得.格里菲斯(1)是“议会里的麻风病人”,对于威尔逊来说这是难得的大动肝火。但他并不打算废除1962年的《英联邦移民法案》以及富有争议的定额入境制度,相反在1965年还同内政大臣弗兰克.索斯卡斯(2)一起对其加以强化,削减了获准入境的亲属数量,并授权政府遣返非法入境者。同时他又推出了第一份《种族关系法案》当做甜头。这一法案禁止了公共场合的肤色禁令,公共服务中的种族歧视以及煽动种族仇恨的行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法案不过是个没牙的摆设,但是对移民入境的限制以及整合已入境移民的更有效措施将会成为一系列后续政策的基础。更为强硬的反歧视法案将于1968年出台,更为严格的反移民措施则紧随其后。自由进入英国的想法再也没能得到主流政治家的认真考量。

威尔逊上台前不久,一股新的移民对1962年定额制度造成了挑战。这批移民来自巴基斯坦,他们的家乡由于水坝项目而遭到淹没。北方穆斯林聚集区,尤其是克什米尔附近的贫穷农耕村落并不适宜创业。于是他们开始派人前往布拉德福及周边城镇人手紧缺的纺织厂。与西印度人不同的是,巴基斯坦人与印度人更喜欢投奔家人,因此不久布拉德福、兰卡斯特以及其他制造业城镇就出现了规模庞大且内向的穆斯林社区。与加勒比移民不同的是,他们与周围的白人有着信仰上的差异,而且也不能接触白人工人阶级男性最常见的娱乐形式,即喝酒。穆斯林妇女终日留守家中,而且通过指婚来加强家族联系的习俗导致了男女分离的现象。对于许多白人来说,“巴基”人不像牛逼哄哄的加勒比毛头小伙那样危险,可看上去也更加不像自己人。

如果就是这样,那么艾诺.鲍威尔不断酝酿的不安还会继续酝酿下去,而他那臭名昭著的“血河”演说也不会成为如此灾难性的名词。无论双向的疏离感最终带来了怎样的问题,1962-65年英国社会刚刚取得的脆弱共识都即将被另一种形式的种族歧视撕个粉碎,这次歧视的施加者是非洲人,更确切的说主要是肯尼亚的基库尤人(3)。矛矛党叛乱导致了撕裂当地族群的一系列恐怖与反恐怖行动,尘埃落定之后肯尼亚在乔莫.肯雅塔(4)的领导下于1963年获得了独立,并努力发展成为了一个相对宽容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是除了占多数的黑人人口以及40000人左右在独立后继续定居肯尼亚的白人人口之外,当地还有185000名亚洲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英国统治时期到达这里的,而且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当地的基库尤人,从事着医生、公务员、商人以及警察之类的体面职业。他们也有着拥有完全效力的英国及各殖民地护照,因此完全有权入境英国,肯尼亚独立之前托利党大臣就在会议上肯定了这一点。这些人被称作非洲的犹太人,他们与三十年代欧洲犹太人境遇的相似之处也十分触目惊心。和犹太人一样,这一群体在社会上也是风生水起得有些不像话。他们也是国民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头号靶子,只不过怀疑他们的不是德国白人而是非洲黑人。他们也同样经常遭到不忠于国家的指控。当时肯尼亚政府给了这些人两个选择,要么放弃英国护照并接受完全肯尼亚国籍,要么就彻底成为外国人,依靠工作许可居留在这个国家。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在六十年代中期肯尼亚越发敌视且险恶的大环境下,这样选择很可以理解。再怎么说伦敦那边也没有任何要剥夺他们入境权的迹象。

这些人所遭遇的压力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与工业化种族屠杀开始之前犹太人在纳粹手下的遭遇十分类似。亚裔失去了政府机构里的公职,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在国内较为富裕的地区工作或经商,宣传对他们越来越不友好,选择加入肯尼亚国籍的少数族裔发现达成这一目标越发无从着力。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将英国当成了自己的避难所。自1967年起他们就乘坐飞机以每月1000人左右的速率来到英国。报纸将这股人流搬上了头版,此时已经流行起来的电视也播放着等待英国护照与赴英航班的长龙。艾诺.鲍威尔见状不由得发出预警称50万最终将东非亚裔进入英国的可能“十分可怖”。他号召终结工作许可并彻底禁止亲属入境。其他托利党人,尤其是前殖民地大臣伊安.麦克劳德,认为托利党必须履行自己在肯尼亚独立时做出的承诺,决不能让这些亚洲人有国难投。工党政府也发生了同样的分裂。以金肯斯为首的自由派相信只有设法让肯尼亚政府改善亚裔的待遇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股移民潮。但是新任内务大臣吉姆.卡拉汉却决心迎合社会上针对移民的明显担忧及愤怒情绪。这意味着废除或撤销肯尼亚亚裔的入境权,背弃自己曾经的诺言。

可耻的是,同一位曾经信誓旦旦做出许诺的保守党政客,邓肯.桑蒂斯(5),现在又带头呼吁将其废除。到了年底每月大约有2000名肯尼亚亚裔进入英国。凡是从东非前往伦敦的航班座位,无论是直飞还是转机都已订满。卡拉汉决定采取行动。克劳斯曼记录下了1968年2月一场十分关键的内阁委员会会议。“吉姆到场时完全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他不会再容忍该死的自由化倾向了。他要顺应民众的要求与党内的呼声,终止一切胡言乱语。他将要不管不顾地进行下去,谁要是与他作对谁就是感情用事的脑残。”*29* 当年春天通过的《英联邦移民法案》结结实实地关上了进入英国的大门,只留下一个年度配额的小洞。这一手不仅打破了英国政府的诺言,也害得大约20000人困在了一个拒绝接受他们的非洲角落,如同无根的浮萍一般失去了国家的庇护。这一法案的通过被人们称作各届英国政府当中争议最大且造成分裂最严重的决定。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一立法是议会所通过的所有法律中最为耻辱的一部,是对种族主义歇斯底里的彻底妥协,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吉姆.卡拉汉所象征的政治精英终于听到了工人阶级选民的呼声。*30* 民调显示72%的公众支持这一法案。

这就是鲍威尔在1968年4月20日伯明翰米德兰饭店里的一个小房间内发表他那篇著名演说时的大背景。此时卡拉汉的提案已经正式生效,搭乘着肯尼亚亚洲移民的飞机被纷纷拒之于国门以外。之前鲍威尔就辩称所谓的护照担保一开始就无效。此时他对于英联邦已经充满厌恶,认为其不过是眼高手低的宪法神话,害的英国无法随意追寻本国利益。他的大部分政治火力都集中于他眼中试图控制通货水平并指导经济的荒谬行为。尽管希斯对于他反对正统性的强硬态度已然气急败坏,但是鲍威尔依然是影子内阁的成员,而影子内阁刚刚同意谨慎支持工党提出的强硬版《种族关系法案》(这也是卡拉汉限制移民政策的另一面)。此时鲍威尔却一反常态地沉默了起来,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引爆怎样的政治大爆炸。他对一位朋友坦言,“本周末我要做一场演讲,它将会像火箭那样骤然升空,但是火箭会掉下来,我的演讲却会一直高挂在天上。”*31* 这位朋友名叫克莱姆.琼斯,是当地地方报纸《伍尔弗汉普顿快报与星报》的主编。他建议鲍威尔将演讲时间安排在早间电视新闻的时候,事先不要对外泄露演讲内容。他很快就为这个建议后悔不迭。

以下是一部分鲍威尔的言论。他引用了伍尔弗汉普顿一位选民的话,这位中年工人阶级男性对他说假如自己有钱一定会离开这个国家,“因为再过上十五到二十年黑人就要抡起鞭子抽白人了。” 鲍威尔进一步反问道他怎么竟敢说出这种可怕言论,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答案是我没有权利不这么做。这里是一位体面的普通英国人,光天化日之下在我自己的城镇里对他的议会代表,也就是我说道,这个国家将不值得他的孩子从中生活。我没有权利耸耸肩膀把这件事放过去,这个人所说的正是成千上万人的心头所想……”他提醒听众们,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一定是疯了,要不然绝不会允许每年50000名移民亲属入境,未来移民后裔人口的增长就将以这些人为原材料。这就好像看着一个国家忙着为自己堆积火焚柴堆一样。”而种族关系立法不过是往火药桶上扔火柴。接下来鲍威尔又引用了另一名选区居民的话,这次是个老太太,他声称这位老太太遭到了“黑鬼”的迫害。她的信箱被人塞满粪便,她上街购物时身后总会跟着“小孩子,咧着嘴笑的可爱黑人小孩。他们不会说英语,但是却知道如何高呼‘种族主义者’这个词。”他的结尾为这场演说赢得了虽有些不太精确但却十分流行的题目。“当我看向未来,心中充满不详的预感。正如罗马人一样,我似乎看到了‘台伯河面覆盖着鲜血的泡沫’。”如果英国不采取自愿遣返的政策,那她很快就会面对正在令整个美国都颜面扫地的种族暴乱。

奥威尔声称这场演说不过是对托利党政策的重申。但是演讲用语以及鲍威尔本人的精心准备都暗示了这既是一位坚信自己正为白人英国奋战的政客所发出的战斗动员令,也是鲍威尔对自己的敌人希斯做出的有意挑衅。不管怎么说,希斯与其他托利领导人在观看了演讲的电视转播片段以后都吓得不轻,经过一番紧急磋商希斯立即下令鲍威尔给自己打电话并在电话里解雇了他。希斯称他认为这场演讲“以种族主义为基调并刻意激化种族矛盾”。演讲三天后的议会门前,一千余名伦敦码头工人举行了示威,对鲍威尔表示支持。到了第二天鲍威尔已经收到了20000余封信,内容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他的演讲,此外还有上万封信不断寄来。鲍威尔自然也收到了几封死亡威胁信并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全天警察保护。反对他的游行此起彼伏,以至于他很难在大学校园内或附近地区继续演讲。《每日邮报》的记者问他是不是种族主义者,他回答道,“我们都是种族主义者。我是否反对一名有色人种进入英国呢?不。100名呢?不。一百万名呢?需要研究。五百万名呢?绝对不行。”

毋庸置疑,1968年大多数英国人都同意这番话。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Griffiths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ank_Soskice

(3)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48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5969284.htm

(4) http://baike.baidu.com/view/928048.htm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Duncan_Sandys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