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主张在温州搞公私合营 -- 达雅

共:💬62 🌺193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就是我要问的原因

温州的企业里做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技术的厂家也不是少数。

我看到的正式研究好像不是这么说的,请看2003年的调研:

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现产值低(表1).温州虽然有奥康、正泰等大型集团,但数量少、力量相对较弱,不足以带动全行业的发展.②“小而散”的家庭作坊仍普遍存在,造成资源利用不集约并难以形成规模优势.③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装备水平较落后,企业以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导致同行内价格竞争激烈,盈利空间缩小.④企业多采用以“亲缘、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管理机制,难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影响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温州产业“低、小、散”的发展现状及管理体制上的滞后,一方面使其沉陷于低层次竞争中无力自拔,另一方面,也因缺乏规模企业的带动,对外投资力度小,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与操作实力弱,国际竞争中优势不显.

这些在2003年就谈到的问题到底解决了多少? 8年过去了,这个时间抗战都胜利了吧?全国对温州的产业升级做了不少调研工作,给温州出主意,希望温州振作起来,温州听进去了吗?完成了这样的升级没有?

我们只看到温商们疯狂地炒房,炒煤矿,愈演愈烈。现在要全国人民来解救温州,全国人民都笑了。

参看温州产业转型方向遴选研究

.对比浙江省内其它城市,温州每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每万人高校在校数、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等三指标的排序与其作为省内第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协调(表2).截止2003年底,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9.92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34%,且大部分分布在文教卫生部门,加剧企业人才缺口.人才门槛虽非不可突破的硬性资源制约,却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善,它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导致吸引高级人才的高层次就业岗位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温州近10万技术人才,主要是文教卫生人员,你怎么搞高科技呢?所以大家只好去钱生钱了?

你需要多去了解。

你能不能够给我一个链接或一个短信给我更为详细的温州产业的介绍?

温州的问题也是今天中国的问题的缩影,把温州解剖完整了,温州的困境是可以解脱的,中国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不要以为对温州的批评严厉了,就不能解决温州问题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