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英国的流行音乐,续

就这样,一个典型流行乐团沿着可预见的道路继续前进着。早期讨巧的乐团名称,主打歌,在高速公路之前的英国坐着租来的客车来回颠簸一两年,赶场于巴特林度假村与各地剧院之间,第一首打榜单曲,第一次受邀来到丽的呼声总部上电视,第一辆宾利车,吉他手与从未真正融入乐队的鼓手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坐落于英格兰中部的豪宅,某位乐队成员由于吸毒过量、车祸或者溺水而悲剧地英年早逝,最后则是各奔东西与随后的重聚一堂。

尽管英国摇滚与流行乐团的轨迹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是早期乐团的故事还是比日后的版本更有趣,因为类似的故事之前从未发生过。从贫困的街巷坐着童话里才有的火箭一路飞升到国际巨星的地位,拥有惊人的财富,这一切都令人叹为观止;同样新颖的是往往随之而来的暗黑故事,充斥着虐待与背叛。尽管流行音乐是一门生意,但它也与阶级和道德有关。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历史中都记述着类似的冲突,一边是音乐营销,另一边是乐队试图维持原创性并忠于自我的努力。自然,许多乐队从未尝试过保持原创性,但重要的几支乐队都这么做了,而且这么做并不容易。奇想乐队的成员是4个伦敦城北的男孩,一副学生相,玩的是硬派流行乐。他们披挂着一身绝对秀色可餐、夺人眼球的打扮,包括粉色猎装,皱领,齐大腿的山羊皮靴。早在纽约娃娃(38)与地下丝绒(39)之前,他们性别不分的做派对于异性恋主导的美国市场来说就已经如鲠在喉了。流行乐界最著名的乐队就曾经在爱泼斯坦连哄带吓的压力下放弃了他们从汉堡学来的粗布牛仔与德式皮质空军夹克形象。为了赢得第一份合同,披头士遭到警告不得在台上吸烟、不得说脏话、不得迟到、不得在演唱会上临时自行决定曲目。哦对了还有,他们四个都得学习如何在演出结束后彬彬有礼地向观众鞠躬。*14* 他们同意了。直到日后他们的成功才为自己在经理与广告商面前赢得了自主权。

如何合理控制一支乐队,使其保持适度的兴奋而又不兴奋过度是当代管理领域最令人忍俊不禁的两难问题。驾驭青春的精神使其产生最大化的商业利益就如同可控核裂变一样棘手——尽管这一问题最终在八十年代随着朋克之死与完全商业化、包装化的流行音乐一统天下而得到了解决。在一开始金钱压倒活力的势头并不明显,还有好几场硬仗要打。The Who是一个伦敦西城的乐队,和许多其他乐队一样也是从噪音爵士起家并得到了披头士成功的助力。他们的经理彼得.米甸(40)鼓励他们穿着入时并将他们介绍给机车党的观众们。但是他们的暴力风格与摔吉他的习惯使得他们在好几年里进不了主流场所。尽管他们星途坦荡,一度与披头士在概念专辑销量上势均力敌,但是The Who从未真正遭到驯服。情况类似的是奇想,写歌天才雷.戴维斯曾经因为一位美国电视工会的官员称奇想乐队是“一窝共党孬种”,并在接下来的关键4年里将他们拒之于美国市场门外而对其饱以老拳。一支乐队的强硬与愤怒总会刺激另一支乐队做出更为过火的举动。

除了对新兴市场保持硬性控制之外,歌曲选材也是斗争的焦点,此刻的题材已经迅速偏离了早期流行的少男少女青梅竹马或者仿美国黑人曲风。摇滚的主旨在于逃离,逃离年轻消费者们所占领的正统英国城郊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少年时光总是以一份主流的工作与婚姻告终,后者在六十年代尤其流行,1972年的结婚率达到了英国有史以来的顶峰。但是流行音乐文化却将毒品、神秘主义、黑帮与性试验当做替代性生活方式大肆宣扬,令唱片公司、BBC,政客与报纸十分窘迫。有些乐队选择了极富挑逗性的校园装扮,涂脂抹粉,有意挑逗留短发的传统男性。奇想的“Lola”以及The Who的“I’m a boy”一路歌曲都涉及了变性的问题,而滚石歌曲中懒洋洋的放纵主义总会令家长们目瞪口呆。

不管怎么说,六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试验性与变革程度都令人称奇。新的声音,乐器的问世,歌曲的长度以及月月更新、在1966-68年间甚至还周周更新的图像。这是典型的由资本市场驱动的竞争,获得利润与地位的方法就是在竞争中压过别人,衡量胜负的指标这是一周又一周的销售额。最了不起的实验者中有保罗.麦卡特尼,他将自己在循环磁带、当代作曲家以及巴赫那里得来的经验全都引入了披头士的音乐中。不过随着他们成为终极超级天团,他们发现现场观众的尖叫过于高亢,以至于听不清自己的演奏,因此他们越来越频繁地撤退回录音棚,制作时间更长,更为复杂而深刻的歌曲。这一势头一发不可收拾。滚石的蓝调摇滚曲风将会挑战默西之声(41)的流行曲风,而机车党人将会加以反击,于是早期吉他重金属摇滚就突如其来地出现了。安非他命驱动的快速而短促的单曲即将让位于迷幻剂诱导出来的专辑,里面充满循环往复的催眠式曲调,封面也是超自然主义的风格。原声演唱的抗议歌曲也终将插电。

发型从平滑到蓬乱到长发再到光头,胡须绽放继而凋零,最出乎意料的脸颊上留起了山地壮汉的大胡子。披头士永远是先锋,他们是第一批投身印度神秘主义、使用西塔琴以及拥抱毒品大潮的巨星,也是第一支最终由于压力不堪忍受而解散的乐队。这似乎是一条无法偏离的轨迹。一支乐队的成功及取决于成员的技巧,也取决于他们对自己街头之子身份的坚守,这些街头之子的愤怒、热情、厌倦与机智正是日常英国的映像,攒钱购买音乐的正是生活在这个日常英国中的居民。流行音乐要么是来自底层的音乐要么就什么都不是。但成功的乐手总难免被金钱与防备狂热粉丝的安保措施切断他们与自己出身之处的联系,直至他们的歌曲不可避免地变得孤芳自赏且无足轻重起来。最终空泡里的空气将会耗尽,受困其中的音乐或乐队也终将窒息而死。

(1) 外链出处

(2) http://baike.baidu.com/view/469730.htm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Skiffle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nnie_Donegan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swell_Hill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rdomah_Caf%C3%A9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y_Davies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_Townshend

(9) http://www.douban.com/event/12387224/

(10) http://baike.baidu.com/view/3417970.htm

(11) http://baike.baidu.com/view/1484248.htm

(12)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0182.htm

(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edd1301009w2s.html

(14)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0192.htm

(15)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yne_Mansfield

(16) http://www.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paper_311/pgen_3119/2006-03/1142860074.html

(17) 外链出处

(1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mmy_Steele

(19) 外链出处

(20)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lly_fury

(21)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220.htm

(22)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rry_Parnes

(23) http://en.wikipedia.org/wiki/Ivor_Novello

(24)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ry_Lauder

(25)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lbert_and_Sullivan

(26)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8742.htm

(27) http://en.wikipedia.org/wiki/Flanders_and_Swann

(28) http://baike.baidu.com/view/2880878.htm

(29) http://baike.baidu.com/view/533921.htm

(30) http://en.wikipedia.org/wiki/Pye_Records

(31)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ips_Records

(32)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o_Fender

(33)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s_paul

(34) http://baike.baidu.com/view/4361766.htm

(35) 外链出处

(36) http://en.wikipedia.org/wiki/W_H_Smith

(37)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an_Epstein 披头士的经纪人

(38) http://baike.baidu.com/view/1267486.htm

(39) http://baike.baidu.com/view/74566.htm

(40)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Meaden

(41) http://baike.baidu.com/view/464312.ht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