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鸦片战争到1989年的历史看西方对中国出口导向的攻击 -- 思想的行者

共:💬33 🌺14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鸦片战争到1989年的历史看西方对中国出口导向的攻击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看起来越来越多,在国内攻击中国的出口导向的精英们也越来越多了,精英们的论调是比较隐蔽的,于是连西西河这样的在华文互联网当中算是相对高端的社区也充斥着一些对出口导向的攻击。

我们简单的看几个历史事实。

膺国在工业革命以后,大量的对外输出自己的纺织品---实施出口导向

随着膺国以后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随后在全世界圈占殖民地,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同时倾销自己的工业品---也是工业品领域中的出口导向

在这个过程中,法国德国,昧国日本发展起来了。

二战以后,四小龙发展起来了,他们依托政府的强力支持,在没有得到政治优势和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他们的勤劳获得出口竞争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经济学上把资本和劳动力看成是经济要素,也就是说四小龙的经济要素在不断的增加,并且不断升级。

在四小龙发展的同时,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实施出口导向

例如昧国和欧洲对其农业的大幅补贴,使得欧昧农产品占领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昧国对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企业实施补助---例如在中昧WTO会谈的时候,昧国明确的要求中国允许昧国政府对出口企业补贴广告费用---同样是出口导向的体现

针对日本对昧国市场的不断蚕食,昧国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发动各种贸易摩擦来降低日本企业在昧国市场上的经济竞争力,特别的是强力拉升日元汇率---可以看成是对日本对美的出口导向的一种反制。

从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以后,有多少失败的国家呢,我们也可以看历史

第一,英国工业品对法国的冲击,直接促成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上台以后实施了对膺国的贸易封锁,扶持自己工业,在拿破仑以前的法国遭到了膺国出口的冲击,但是他们后来认识到了问题,从而从失败当中走了出来

第二,膺国工业品对德国的冲击,造成德国工商凋敝,德国在政治家俾斯麦和学者李斯特等等人物的带领下,开始了工业化,从失败当中走了出来

第三,中国自从鸦片战争失利以后,被迫打开贸易的大门,外国廉价工业品逐渐占领了中国的市场,造成了中国工商业萧条,小工商从业者纷纷失业,形成庞大的流民阶层,导致中国社会各种秩序的瓦解

第四,二战以后的拉美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很快的陷入重重危机当中。

历史的回顾,结论是很显然的就是出口导向远远优越于进口替代,可以这么说发达资本主义(不包括印度拉美那样的贫穷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出口导向的历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出口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为了避免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品对自己的市场的冲击,他们曾经高高的筑起贸易壁垒--用很高很高的税率,最后二战打碎了这样的贸易壁垒,在这个基础上,关税贸易总协定---WTO的前身签订了,人们普遍认识到需要打破国家对他国的出口导向的本能的惧怕而采取的过分的保护措施,让各国在低税率下自由的竞争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从新中国的历史来看,自从中共统一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以后,中共实施了一边倒的政策,废除了不平等条约,驱逐了外国资本,没收了买办资本,西方对华进行出口导向的机会消失了,使得中国获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因为西方资本原本对中国民族资本有着太强的优势。

新中国这样的不够开放的政策持续了三十年,由于缺乏与国际资本的互动,中国的经济要素(人才技术资本)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中国人开始了开放

一方面是三来一补这样的出口,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不断的进入,中国开始了全球化。

与四小龙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对出口的支持力度不大,对海外资本的警惕心也不够高,所以中国不能认为是出口导向的,在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之间中国在摇摆。

1988年还是1989年,当时中共的总书记赵紫阳先生接到了来自昧国的弗里德曼先生的一封信,其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中国面临着严重短缺的危险,所以需要大量的进口物资囤积起来,赵紫阳们照办了,这是1988--1989年中国经济危机的一个根源之一。

等中国政府平定了动乱以后,李鹏总理为代表的中共高层开始再次审视弗里德曼的建议,并且把那封信给了何新先生,让何新先生进行研究,何新先生通过对当时陷入困境的企业---特别是陷入严重三角债的企业进行了调查以后,发现中国的情况与弗里德曼先生说的完全相反,中国不是面临严重短缺--所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恰恰相反,中国发生了经济学意义上最为经典的生产过剩的困境,这样的生产过剩的困境导致了企业的销售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积压,造成企业资金严重不足,而陷入三角债困境中,在这个基础上何新先生提出了与弗里德曼先生完全相反的建议---大力补贴出口。

从那时候起,可以说中国走上了出口导向的道路,中国的外汇储备开始不断增多,随着海外需求的拉动,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以至于被人称作为世界工厂。

如同每个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时期对其他工业国的积压一样,昧国等传统工业国开始要求中国限制出口了,他们不断的试图升值人民币从而减少中国的出口,不断的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昧国政治家们对中国出口一再表示忧虑,他们更试图通过迷信于他们或者被他们所控制的中国学术界鼓吹依靠内需发展的无限的美好。

对中国的出口导向的政策的攻击的舆论开始逐步形成,习惯于从众的中国人甚至不少的西西河河友也开始对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不满了......

几个简单的可以推测的结论:

1如果没有九十年代的出口导向,中国企业现在也难以走出三角债困境

2,如果中国取消出口导向,实际上相当于配合昧国对华的人民币升值攻势

3,中国的出口产业和其相关的上游产业占中国GDP的30%以上,考虑到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占30%以上,如果出口取消,30%的劳动力的失业,必然的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

为什么需要取消出口导向?

1,创造内需很重要,但是出口导向和内需的扩大是矛盾的吗?

恰恰相反,出口导向带动了更多的就业,而内部需求的扩大最根本还是来源于就业的增加,没有就业的增加怎么扩大内需

2,中国出口对昧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冲击

这样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经济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的压力,有竞争就会有压力,问题在于昧国自己面临的压力都要怪他国?

实际上昧国自己的产业空心化与昧国自己的投机的盛行,投机导致了流向实业的人才和资金的减少,投机造成的市场信息的紊乱---最明显的例子是次贷危机---次贷的投机给了各级市场参与者一个次贷利润巨大风险极小房屋的市场需求小于房屋的供给的假象,但是假象就是假象,昧国人后来才发现他们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供过于求,投机造成了昧国自己的产业空心化是昧国自身经济问题的最主要的根源,这怎么能够赖到中国的出口呢?

实际上昧国对其他国家也大量的逆差,中国对韩国,对中国台湾等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怎么解释?

第三,亚当斯密所揭示的国际贸易带来的国际分工的原理依然成立,出口导向可以促进这样的国际贸易分工的形成,出口企业和本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从而也带动出口国自身的产业升级

第四,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在细化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同样有利于全球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进步。

如果我们回顾鸦片战争到1989动乱到现在西方对中国出口导向的攻击,可以看到这样一条脉络:

西方对华出口导向造成中国产业萧条,民众失业----西方忽悠中国实施进口替代-----西方做出关心中国内需的姿态鼓励中国发展内需,减少出口,并且随时准备举起人民币升值的大棒。

一个总线索就是西方渴望中国多进口,少出口,道理很简单:

工业化社会是普遍出现生产过剩的社会,为了避免失业,所以必然要多出口,少进口,为了掩盖这样的简单的道理,西方需要拿出各种理论出来先是短缺经济学,接着是鼓吹内需重要性的经济学蒙蔽中国人民。

关键词(Tags): #出口导向通宝推:az09,清风席卷,唵啊吽,李寒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