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罗伊.金肯斯的英国,四

知识分子领导变革的最佳案例是1960年10月老贝利法院审理的女王诉企鹅出版社一案,此案更著名的称谓是“《查特莱夫人》案”。金肯斯再次现身其中,他是自由派人士中唯一一位致力于推动《猥亵出版物法案》的议员,该法案最终于在此前一年获得通过,现在见真章的时候到了。一大批宽容派人士联合了起来为企鹅出版社出版全本不删节劳伦斯小说的权利进行辩护,这本小说写的是一位有夫之妇与猎场看守的不伦之恋,文中不乏跃动于灌木丛中的男根,颠倒交媾的场景,“操”“屄”二字不绝于目。从伍尔威治主教到E.M.福斯特都是这一联盟的成员,这些人原本应该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寄给《泰晤士报》抨击殖民主义的公开信上,或者现身于同性恋权益集会当中,或者支持废除核武器——总之就是《每日电讯》专栏作家迈克.沃顿(20)与漫画家奥斯伯特.兰开斯特(21)大力讽刺的人物。《查特莱夫人》的辩方证人中包括牛剑教授,神职人员,著名作家,未来的托利议员以及一名桂冠诗人。这是自由派与知识分子在英国公众生活中难得的一次聚首。正如我们所见,左翼自由化基督教思潮在战时及战后时期的英国国教会内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战时大主教威廉.坦普尔的言论就在“《查特莱夫人》案”当中得到了引用。大型出版社一般都掌握在心气高远的自由派中左人士手里,例如阿兰.朗爵士(22)与维克多.格兰茨(23)。左派报纸例如《观察家报》、《曼城卫报》《新编年报》以及重振旗鼓的《每日镜报》当时正处于影响力的全盛时期。如同堕胎或者离婚法案的情况一样,这一回专家意见也被人用来恐吓嘲笑那些自封的传统卫士,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寻找无懈可击且声名在外的权威人士来代表剧烈变革借以迷惑守旧势力的策略最早在“《查特莱夫人》案”中得到了检验。伊顿毕业生,前近卫掷弹兵,王室法律顾问莫文.格里菲斯-琼斯(24)在为控方做结案陈词时十分明确地向陪审团阐述了他们的选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他辩称,一定要有“某种道德标准,某种语言与谈话标准,某种行为标准,这对社会常态至关重要。”战后英国一直遭受这越发严重的性痴迷,管教与道德约束的缺失。陪审团已经听取了一长串专家的意见,格里菲斯-琼斯总结到,“各位陪审团成员们,你们绝不会被这些人提供的证据吓倒……我相信你们会像普通人一样评判这一切,你们的双脚会坚实地站在大地上。”

但是现在怎样才算普通呢?当他问及男性陪审员是否会允许自己的妻子或仆人阅读此类书籍时全国上下一片爆笑嘘声。陪审团最终与他意愿相悖的裁决为一场温和的自由化狂欢做了总结,即将到来的放纵社会也借此走出了第一步。这意味着一批与劳伦斯小说迥异、阅读方式以单手持书为主的书籍即将得到出版——例如约翰.克雷蓝的十八世纪情色小说《芬妮.希尔》(25)以及波琳.瑞芝的虐恋小说《O的故事》(26),以及其他种种。反审查先头军们的崇高理念很快就将在这一意义下遭受冲击。他们与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以及其他精英作家站在一起。他们所引领而至的自由却很快以他们未曾预见或期望的方式遭到了利用。不过这正是自由的本质。

社会上层的一小群人士改变了英国生活的守则,然后发现自己对随之而来的汹涌大潮全无准备。一些五六十年代最得理不饶人的同性恋权益活动家也对接下来同性自由运动肆无忌惮的程度大为惊骇。许多堕胎活动家,包括大卫.斯蒂尔本人,日后都说自己没有预料到获准堕胎的数量会如此之大。绞刑存废的争论在废除绞刑之后越发激烈。表达不满与愤怒的保守派依然声势浩大。在上院,此时已经受封子爵的蒙哥马利元帅称他希望同性恋行为的合法年龄定在八十岁。童子军主席抗议称英格兰走上了古希腊的老路,一位主教警告说英国充斥着“兔爷俱乐部”。在社会阶层的另一端,英格兰中部一座二等学校里,一位秉承强烈基督教原则的艺术教师开始筹划她的反淫秽运动。从1964年起,玛丽.怀特豪斯(29)的清洁电视运动将会使她成为拥有百万听众的全国知名人物。法官,地方政府以及数百名与伍尔威治主教意见相左的神职人员日后将会与若干重新审视六十年代的记者们走到一起——例如马尔科姆.马格里奇(28),克里斯托弗.布克(29)以及伯纳德.李文(30)。

用几起高调事件来定义整个时代从来都是危险的行为。但是毫无疑问传统价值观正在遭受攻击且晕头转向。可以将金肯斯时代的改革视为某种去国有化或者“社会私有化”,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放弃了一度拥有的权力,从旧权威的阵地上撤了下来。在社会意义与道德意义上这可以与撒切尔时期的工业私有化相提并论,只不过对于后者来说国家放弃得是经济权力与产权。左派人士倾向于认为人们的个人生活应当由自己做主,哪怕他们所作出的选择在传统基督教价值观看来并不道德,但是在工作方面,从工资水平到工作地点都应当受到国家干预。右派人士的观点恰好相反,国家有责任通过严格立法来维护传统道德原则,但同时也应当尽可能地置身经济之外。双方都达成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其结果则是令政治力量收束了手脚,国家在道德与经济两方面都没那么强势了。

这一切究竟是像金肯斯及其支持者相信的那样令英国变得更加开化,还是像右翼评论家们声称的那样令英国变得更加粗俗危险了呢?尽管暴力犯罪上升势头显著,却基本见不到要求恢复绞刑的运动。当代英国人对于审查制度也同样没什么好感。尽管离婚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带来了大量的不幸与解脱,但没有哪个政治党派将利用强硬立法来迫使人们维持婚姻提上自己的日程。同性恋权益一直在增长。所有的运动看来都没有走回头路的意思。受到医疗技术革新与福音团体双重影响的堕胎问题最有可能得到重新审视。说句公道话,这些变革的确令英国人更加开放,尽管结果并非总是赏心悦目,但吃下去的禁果已经不可能再吐出来安回树上去了。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Sydney_Silverman

(2) 外链出处 王尔德当年曾在此服刑。

(3)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3849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Ludovic_Kennedy

(5)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49302/

(6) 外链出处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lton_Prison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angeways_Prison

(9)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o_Abse

(10)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J._Ayer http://book.douban.com/search/%28%E8%8B%B1%29A.J%C2%B7%E8%89%BE%E8%80%B6%E5%B0%94

(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xton_Hall

(12)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eck_Bourne

(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David_Steel

(14)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Strauss

(15) http://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Bond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2/200707/21501.html

(16)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meron_Cobbold,_1st_Baron_Cobbold

(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a096be0100hog7.html

(18) 外链出处

(19)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e_Ross,_Baron_Ross_of_Marnock

(20)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Wharton

(21) http://en.wikipedia.org/wiki/Osbert_Lancaster

(22)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len_Lane

(23)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Gollancz

(24)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rvyn_Griffith-Jones

(25)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88229/

(26)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36883/

(27)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y_whitehouse

(28)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lcolm_Muggeridge

(29)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opher_Booker

(30) http://en.wikipedia.org/wiki/Bernard_Levin

通宝推:bayern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